如圖所示,我們一個根本算不上“線”的小地方,怎么pm值會如此之高?本該是山清水秀的小城市怎么秒變成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趕超北京,河北那些霧霾嚴重的大城市,而躍居全國第一?
其實,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鞭炮,鞭炮,而非其他!
在連城,我一轉眼就過了20個春節,每個除夕和大年初一的早上,都讓人無法忍受,真的是無法忍受,因為你的世界,除了鞭炮聲,還是鞭炮聲。
除夕夜的12點不到,每家每戶“開門”以后,這里就成了鞭炮的天下。一直都有人陸陸續續地放鞭炮,那附近的、震天響的鞭炮,感覺窗戶都要震脫落,感覺耳膜都穿透了,床,房屋都在動,根本無法入睡……
那稍遠一點的、噼噼啪啪作響的鞭炮,在寂靜的夜里一樣讓人無法安眠,而那更遠處的隱隱約約的鞭炮聲,總是時時地來到你半夢半醒之間的夢境中,怎么也無法繼續未竟的夢……
總之,整整一個晚上,窗外都是不絕于耳的鞭炮聲,真的很難讓人入眠。
所以,大年初一的夜晚,是連城人的不眠之夜,幾乎人都伴著鞭炮聲挨過一晚上。
因為開門的鞭炮還沒響完,早起的鞭炮又接下去了,得,整個村莊再次被鞭炮聲所統治!
曾經也曾幾次抗議:就不能少放點鞭炮嗎?就不能少買點鞭炮嗎?就不能買小點,短點的鞭炮嗎?
然,得到卻是一盆盆的冷水。
“不放鞭炮,那還叫過年嗎?”
“一年到尾,難得就過年熱鬧幾天,能不多買點鞭炮熱鬧,熱鬧嗎?”
“你開什么玩笑?過年不放鞭炮,那還是過年嗎?”
可是,在我們老家,過年真的沒放多少鞭炮呀,可是我覺得這年一樣和諧,一樣非常熱鬧呀。因為我們老家到處空氣新鮮,一派祥和、其樂融融呀。
因為在我們老家,過年就點香,各種各樣的香,檀香的,香水味的,或者我說不出味道的香。
那香有大有小的,小的自不必說,大的比吃飯的碗都大,一對香可以點上幾天幾夜。
人在屋里坐,香在屋外飄飄緲緲,娉娉婷婷,扶搖直上,好不浪漫,風光旖旎。
試想一下,每家每戶都有屬于自己的香味繚繞在房前屋后,幾天時間都氤氳在那淡淡的香味里,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這難道不是更高意義上的年味嗎?這不是另一種層次的熱鬧嗎?
因為即使是一萬響的鞭炮,它噼噼啪啪幾分鐘就沒了,那燒掉的絕不僅僅是白花花的大洋!
而且留下的硝煙味卻久久不散,甚至炮灰還會落在菜上,湯里,更可能燒了主人或客人的新衣。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熱鬧?
更不要說那滿地的鞭炮紙有多難處理了:用掃把掃吧,一多了,掃把根本無法動彈,一次清理就是一大挑甚至幾挑。
更要命的遇到雨天,炮灰全部粘連在一起,必須要動用鏟鍬,才能把炮灰清理干凈,要多可怕就有多可怕。要徹底清理干凈,就必須用水沖洗才好。
一家一戶尚且如此,那么十家百戶千萬戶呢?那些垃圾堆在一起是個怎樣的概念?那些硝煙彌漫到空氣中,絕對就是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罪魁禍首。
它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絕對是不言而喻的,對植物來說,是災難,對動物來說也是災難,對環境來說,更是定時炸彈!
幾年前,我們搬進學校的新家,有親戚送來鞭炮,我就告訴他們,下次來我們家,千萬千萬不能送鞭炮,因為實在太擾民了,而且隱患多多,我真心不喜歡。
一個親戚很配合,馬上就把鞭炮放在角落,沒去燃放,而另外的親戚,第一時間就點著了。
那些黃澄澄的炮灰呀,“毒死”了我們家門口的多少植物,第二年,本該是郁郁蔥蔥的草地,卻只零零星星地點綴了幾棵可憐兮兮的小草。
從那之后,我再也不允許他們把鞭炮帶到我們學校,因為我真心不想既浪費錢,還破壞環境,還擾人清凈。
所幸,很多人都看到了燃放煙花炮竹的種種弊端,這不,我還在村口看到了這樣的標語“少放一串鞭炮,多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真心希望,這絕不僅僅只是宣傳標語,而是村民們實實在在的行動,遠離煙花炮竹,還大家一個更加清新美好的環境!
禁放,少放煙花炮竹,從我做起,因為滿地炮灰那真的不是喜慶,不是熱鬧,更不是所謂的“年味”,而是若干年后環境災難的隱患!
相反,如果我們是因為過多地燃放煙花爆竹而“榮登榜首”,這樣的全國第一,不要也罷因為它不是榮譽,是可悲,是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