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一直都活得很理性,可其實多么想過得感性一點。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朋友在江西,知道我來江西臨省了,便早早地對我說,秋天若是去找她,就可以帶我去泡溫泉了。這是去年下半年的事了,可是我終究沒去。我總是缺少一種說走就走的勇氣,一種刻進骨子里的執(zhí)著。
前幾個月,和同學(xué)說要去看的電影,至今石沉大海,要不是剛才翻看聊天記錄,怕是要遺忘了吧。其實當時的我確實是在感性的開頭,但是沒有給它靈魂。為什么呢?因為“下次”。總是說下次去干嘛,可是下次是哪次,明天是哪天呢?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對我來說,過早的約定并不是個好東西,在約定的瞬間我肯定很開心并期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感覺竟會演變成是一種負擔(dān),而約定的這件事本身就會變成一個任務(wù),就像是作業(yè),心里的暗示是你得去完成它,到后來我沒法去執(zhí)行它。感性的后浪把我拍死在了沙灘上。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發(fā)現(xiàn)晚上總是特別感性,想得特別美,計劃得特別好,可一覺之后,風(fēng)平浪靜,仿佛那些想法都是夢里的海市蜃樓,都是假象。所以大晚上和朋友聊天也要謹慎,特別是涉及約定之類的,更不要做什么重大的決定了。
想想確實有很多事情想做,此刻我又開始感性了。如果生命中有陪我一起的人,或許會更容易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