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坐標某二線城市,今天在公司樓下,碰見有兩個女孩因為電動車停車交保管費的問題和路邊的保管阿姨爭執了起來。我們的辦公樓處在城市的邊緣,兩個女孩可能是沒來過這,上樓辦完事出來,未意識到停電動車需要繳保管費的問題,其中一個女的越說越激動,竟然哭了起來。阿姨驚呆了,連忙揮手安慰她道:“一塊錢而已,不至于啦,我不收你們的錢就是了。”女人邊哭邊說:“我哭的不是這個,我難過的是,我快三十歲了還為一塊錢斤斤計較吵起來,連個四輪的汽車都開不上,這不是我要的人生!我什么時候才能不過這種日子!”
聽到這句話,讓我心頭猛然一震。或許,這是我們這代大部分年輕人都在經歷這樣的人生:努力工作,卡里卻沒有多少錢,每月的工資交房租、生活費后所剩無幾,工資上漲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看到別人世界那么大,去看看的任性旅游,自己只能摸摸自己的錢包,周末去城市的公園或郊外轉一圈。窮好像是我們的常態。
想吃一頓好的,想著自己的房租未交;用信用卡買套化妝品,到下月還款日前東挪西湊;存了好久的錢,想買最新的蘋果手機,最終又舍不得沒有買。窮好像變成了一種病沾染上了我們,我們是習慣這種病的跟隨,被它打敗,還是甩掉這種病的糾纏呢?
02
身邊有位畢業剛兩年的同事A,最近到了焦慮的時間,今天午飯時和我抱怨,工作兩年了,沒有存下多少錢,家里人催著自己和在大學談的女朋友結婚,兩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最近兩年房價漲的太快,四環內的房子工作兩年了連首付還沒攢夠,家里條件都不算好,不想從家里人借,感覺十分的迷茫和無助。我問他,你除了工作外,有什么長遠的規劃么,或做關于自身能力提高,或關注賺錢方面的事情了么?A撓了撓頭十分不好意思說,平常工作下班后感覺好不容易輕松了,就是和女朋友逛逛街,看看電腦里電影或自己打游戲。
這是典型的在逃避窮的行為,而當事者往往不自知。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處在窮的狀態而不知,不知改變。這種情形太可怕了,因為用不了幾年窮就會把他征服,到時他就會把窮當成擋箭牌,把頹廢當自由,把放縱當灑脫,把逃避當借口,自詡我是窮人,所以我干不了這,我做不了那,達到我窮我有理的醉人地步。
03
對生活放任自流,不做改變,表面看起來很輕松,但這樣只會讓你慢慢腐爛,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26歲時,是楚國上蔡郡府里的一個看守糧倉的小文書。他的工作是負責倉內存糧進出的登記,將一筆筆斗進升出的糧食進出情況認真記錄。一天他發現倉庫里的老鼠個個目光炯炯有神,神態自若。而在廁所里的老鼠則瘦骨嶙峋,倉皇逃竄,茍延殘喘。于是感嘆人生如鼠,自己的狀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終要的是自己的改變。因此李斯決定結束自己安逸小文書的活法,第二天就離開了這個小縣城,去投奔了一代儒學大師荀況,開始了尋找“糧倉”之路。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宰相。
我們身邊也不乏有這樣的人:
那些剛畢業領著3000工資的同學,不滿足自己的現狀,通過自己不斷的摸索與努力,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成為了行業內的一線人才;大學里曾不老師被看好的同學,畢業后找準自己的特長和方向,做起了生意,建立了自己的生錢系統,順利賺取人生第一桶金。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華麗逆襲故事的主角,但一味地去空想,去抱怨,不去行動,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04
與其每天喊著“窮”,抱怨房價上漲,工作辛苦,不如自己做出相應的改變,這樣機會來到的時候,才不至于因為沒有準備好而悲嘆。
你可以窮,但你不要只喊著窮,卻什么都不做。你在廁還是在倉由你自己決定,決定的關鍵就在于你是否做。很喜歡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論,就十個字“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愿你能找到并到達自己的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