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的電影讓人過癮,有的電影令人愉悅,但是好的電影一定是引人思考的。
? ? ? 這部動畫電影風格特立獨行,簡陋的畫面和簡單音樂混響,讓這個作品像紙片一樣,仿佛要拆掉所有裝飾,去掉所有的肉,只為凸顯骨骼。但是:雖然畫風簡陋或者說丑陋,但是電影中每一個角色都能讓觀眾辨認出來,不是靠名字辨認,不是靠及其特殊的標記辨認,可見在塑造人物上下的功夫,另外每一個場景可能都是有顯示生活原型的,包括每一家路邊小店每一張小廣告,每一張普通人的臉,每一輛車和每一個包。引擎,手機鈴聲,關門聲,取材很真實,作品也很現實。
?
? ? 從故事情節上講,是一個黑吃黑的不合法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寧浩的《無人區》無法紀的社會真實的丑陋,但是故事的各種節外生枝讓我想到了一連串的燒腦電影,每一個節外生的枝都有它的因,也在錯綜復雜中醞釀出了果。
? ? 歌給懂它的人聽,電影給欣賞它的人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是誰?這個問題我思考過兩回,第一回是出差時在酒店不小心看了宇宙超級無敵大爛片《上位》,第二回就是這個電影,(前一部我至今沒想明白拍給誰看),這部我從電影院往回走想了一路,首先應該是年齡大一點的,因為年齡大一點的人心靜,這部電影如果只看表面那就是浪費時間,看電影也是在與創作者溝通的過程,它需要平心靜氣去溝通去交流,同時年齡又不能太大,不能到40,40就不惑了,都不惑之年,自然不一定糾結掰扯深挖細找這個不太光芒萬丈的作品。所以它的主要觀眾群體可能是28歲到38歲的80年代人,這么想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場景,每一個場景都是城鄉結合部的風格,不是現在的城鄉結合部,是10年前的15年前城鄉結合部,是80年代的人在青春期看到的城鄉結合部;另一個是思考的問題,電影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思考的問題或者面對的,比如:女朋友整容,比如沒錢結婚,比如想去旅游回歸田園,比如渴望子女讀書成才,比如創業這件事應如何操作,比如如何面對知己好友合作伙伴的背叛,比如該信什么信仰該何去何從?這是恰好都是被社會逼瘋了的80年代的人思考的問題。
? ? 電影想表達什么?我從電影中獲得了什么?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是有內心追求,渴望精神寄托,企圖抓住機會改變現狀的人,舉個例子:每段因第三者破裂的婚姻,那個出軌的肯定是有錯,但是有它的因,在它看來是因為這樣那樣的條件出現了他才出的軌,電影給我的也是這種感覺,事有對錯,但是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它的因,這種因無關對錯,只看發展。所以,現實總是在考驗人性,被現實打敗扭曲醞釀后的人性更為復雜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