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彎灣
每天,都會在后臺收到各種關于情感的傾訴。今天,收到了一個今年31歲、來自某西南小城的一個女士的傾訴。
她說,她剛離婚兩個月。離婚的原因,是因為正月初十那天晚上,她出去玩,差不多天亮的時候才回家,她老公火氣非常大,亂罵她,罵得特別難聽,什么“畜生”“婊子”“蕩婦”都罵出來了。但是,她沒怎么辯解,就端了杯水坐在沙發上,等他老公罵。
她的不回應,讓她老公更憤怒,于是說要離婚。第二天,他們就真的去辦理離婚了。
我聽她這么說,一開始覺得挺不可思議的——一次回家晚、吵個架也不至于離婚吧,就算是離婚,也不至于跟鬧著玩似的,說離就離,晚上想離白天起來就去離了,而且還真的離成了吧。
我確實是不太理解。
但她接著說,其實他們已經連續爭吵一年多了,一次晚回家,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結婚兩年,第一年也沒什么感情,第二年開始,就吵得不可開交。而且,才結婚兩年,他們就已經不過夫妻生活了。
她說,離婚讓她覺得突然很輕松,一下子如釋重負。
可是,剛離婚,她老公就反悔了,當天上午辦的離婚,下午她老公就道歉了——說他的壞毛病,比如說話口無遮攔、罵人很難聽這些毛病,以后都改。并且承諾每個月給她一定的錢,作為以后養孩子的備用資金存起來。
這些,沒有打動她。
因為在她內心,罵人這其實不算什么大錯,很多夫妻吵來吵去、甚至大打出手都沒有那么快要離婚,事實上根本原因,就是——她不愛他。
為什么她不愛他呢?不愛他為什么還要跟他結婚呢?這就要從他們的婚姻講起了。
她跟她老公(準確的講應該是前夫了)是相親認識的,她當時已經二十八九歲了,家里就她一個,父母很著急,天天催婚。她父母感情很不好,每天除了吃飯就自己玩自己的,60多歲的老人了,這二三十年的夫妻,基本談不上有什么感情。她媽說,當初她跟她爸爸不離婚,是因為有了她,不想讓她在單親家庭長大。
于是,等到她長大了以后,她就成了她媽媽相依為命的對象。他媽媽每天都要給她打電話,一天打四五個,因為除了她,她媽媽也沒什么別的朋友、沒什么別的娛樂。
她不想讓父母操心,而且父母天天催,都讓她快煩死了。為了讓父母安心一點,于是,她就跟相親認識沒多久的男人結婚了。
她不愛他,只是覺得他也還湊合,結就結巴,算是給父母一個交代吧。結婚后,她也覺得跟一個自己不愛的人過日子很痛苦,于是她努力地想要對他好,跟他好好相處,畢竟——這是一輩子的事啊。
但事情并沒有朝著她想象的方向發展,她努力去學會做飯,想操持好這個家,但兩口子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而且一旦吵架,她老公就會說些非常難聽的話。她本來對他就缺乏好感,結婚只是因為看著他人不錯——比較老實。一次次的爭吵,讓她對他耗盡了本來就不多的好感。
所以,離婚,就成了一件“只要你開口,我馬上就答應的事,就算你說的是氣話,我也答應”的事情。
以上這些,都只算是現象和歷史,而真正的問題,是在離婚之后的這兩個月里,發生了很多讓她良心不安的事。
比如,離婚后,她前夫三番五次地向她保證要改,而且真金白銀的給了她很多錢,讓她隨便花;比如,她父母一直勸說她復婚,“我們老了,希望你能有個安穩的家庭,你現在都三十多歲了,再嫁也不好嫁了,他也沒什么大的問題,湊合湊合過,日子總會好的”;比如,當她回去收拾行李,她前夫各種可憐,還說“你怎么那么狠心”——在這些連環纏繞下,她開始猶豫了,雖然她不想復婚,但是一想到前夫那個可憐的樣子,想到父母的操心,她就迷茫了,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
她問我,該怎么辦。
我覺得,當你的感情出了嚴重的問題,不要急于去思考“該怎么辦”“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這種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很難想清楚。
我們應該回顧過去,從自己過去的經歷和感受中,去尋找答案。
比如,這位女士,她31歲,剛離婚,處于要不要復婚的迷茫中。當然,她內心更多的是不想復婚,因為她根本就不愛她前夫,過去兩年的婚姻生活,也都是以爭吵為主,甚至一次回家晚就能導致離婚,說明兩口子積怨太深。
這種積怨太深,本質上是因為她對他前夫缺乏感情。事實上,以我們平凡人的修養,是很難做到真正的包容、理解的。很多時候,我們包容一個人,本質上只是因為我們愛他。如果我愛他,我可以容忍他很多錯誤,但如果我不愛他,他最好是不要惹我。對我太好,我會內疚;對我太差,我會憤怒。所以兩口子,如果沒有感情基礎,做什么都是錯的。
她在對人家沒有感情的情況下,走入了婚姻,于是——做什么都別扭。當初為了平息父母的催促與焦慮,走入了婚姻。覺得對方對她還不錯,不想傷害人家,于是走進了婚姻。
這一個過程,本質上就是逃避的過程。這種逃避,看起來討好了父母,給了父母一個交代,但事實上,卻把自己、父母、前夫引入了一個更深的深淵。
一般的父母,都相對短視,只看到眼前的東西。比如很多人家的父母催婚,他們根本想不到三年后、十年后自己的兒女會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他們只是看到了眼前——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而我的孩子還是單身,這讓我覺得低人一等了。
她當初結婚,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而結婚,只是為了封住父母的口。這種缺乏主見、缺乏魄力的行為,往往被解釋為“身不由己”,但事實上,這就是逃避和懦弱。
而這種逃避和懦弱的性格,往往只會把自己推向更深的深淵。比如,有人向你借錢,你不想借給他,你擔心他不會還給你,你對他缺乏了解和信任,但在對方三番五次的糾纏下,你還是架不住面子,最后還是把錢借給了他。
于是,接下來你的苦日子就來了——他不還你了,你催他還錢,他還罵你。是你自己把自己推向深淵的,而這種行為,本質上就是逃避和懦弱。
你沒有直視你們的關系并不親密的現實,你也沒有直視你并不信任他這一現實,你害怕得罪人,所以你以借錢的方式逃避了自己內心的這種懦弱。而你的錢一旦借出去,你就得為自己的懦弱買單。
如果你是一個有魄力的人,在借錢的時候,你肯定會思考三個問題。第一,我是不是100%的信任他;第二、我是不是已經做好了就算他不還我我也無所謂的準備;第三、我要不要干脆就一分也不借?
這個借錢的例子,轉換到這位女士的婚姻里來就是:1、如果我要跟他復婚,我是不是100%的相信他可以改,可以對我更好,我會愛上他?2、如果我跟他復婚,我是不是已經做好了假如他不會改變的準備?3、我要不要干脆就長痛不如短痛,這一次就果斷地離開了得了?
你必須要直視問題,如果因為當下很痛苦,為了逃避這種痛苦——來自良心的不安和父母的壓力,就選擇了復婚,是因為壓力而復婚,而不是因為自己想清楚了才復婚,那么——你現在31歲,沒有孩子。復婚后,你生了孩子,年紀更大了,那個時候這段婚姻再一次讓你感到絕望,你怎么辦?
如果這個讓你痛苦的婚姻是一場大火,現在你逃了出來,你可能只是被燒傷了一些皮膚;如果你再一次跳進去,那可能就不只是燒傷皮膚那么簡單了。
所以,對于這位女士,對于所有在感情里痛苦的人,必須要從源頭解決問題——你需要有主見,你需要為自己考慮,你需要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你需要考慮得長遠一點,你需要自己往前走,而不是被別人牽著走。
懦弱的人,是幸福的絕緣體。懦弱的反面,是堅強。而堅強,就是——有主見、有魄力、堅決果斷、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