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大學以后就不知道怎么讀書。
? ?我看現代文學,里面透著一股酸氣,想罷不值得一看。高中時我看雜志,除了搜刮來的議論文素材,其他的也一概不記得,現在更是不可能再看。我思忖,想必流傳下來的名著必是不同于現在華麗詞藻所營構的花花世界的。
? ?但我現在也不愿意看,即使我明白那里面有著世外桃源。因為閱讀所流失的時間,我更愿意看論文,java和photoshop教程。
? ?于是處境尷尬,我感受到了我靈魂里愈加明顯的空虛,畢竟先前小學初中,一直受著文學的恩惠。
? ?折中了一下,我選擇看看魯迅?!度e集》,我看了一天。但我并不懷疑我的閱讀速度,畢竟當我看見魯先生一說“他是不了解的?!蔽揖涂嚲o了神經要去找他的本意,我猜這是高中生的習慣。
? 這太累了,但我的確是有收獲的。畢竟憑我淺薄的了解能有所感慨就相當不易了。
? 這該怎么辦,我是忘記了如何閱讀。小學我看偵探小說,追著看了系列幾十本的瘋狂在今天是沒有了,我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關注每一次的景物描寫,這般耐心也是不可能會有了。何如。
? 我不能說哪個作品不好看,因為如同我小時候看席慕蓉和冰心,現在看薛定諤和牛頓一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絕對不能說什么作品不好看,不僅因為那是作者的心血而收到的尊重,更是因為我已經不適合作為其受眾罷了。
? 這下可好,我在圖書館找到了羅伯特·馬里恩,一個遺傳學家的作品,《基因的輪回》。
? 他講遺傳病,講的醫院里的故事。是科學著述嗎?不是。是文學嗎?平面化的敘述讓我不能承認。好吧,這不能說我獵奇,但我的確看得痛快。這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這跟老年的我可能會沉湎于初中課文一樣,不可想象。
? ? 于是乎,我認為答案是明了了的。不記得的是以前的閱讀節奏和口味,而現在,該關注的是當下自己現實和精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