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之前,便已知曉這部電影。只因在飛機上被一篇小說感動,那故事便在她腦中存了十年。直到十年后,她自導(dǎo)、自演、自編,便有了這部愛有來生。
年少時看簡介只覺得是一個太平常的愛情故事,無非是相戀的男女有著深仇大恨,臨死前相約來生??善?,電影偏偏把一個平常的故事演繹的蕩氣回腸。
俞飛鴻是極美的。十多年過去,比起當年那個一轉(zhuǎn)身一回眸眼角滿是精明和萬種風(fēng)情的驚鴻仙子,她如今更多了沉著和淡然。那是一個女子處世波瀾不驚的姿態(tài),拿得起放得下,她的眼里是平靜和溫柔。
千年的老銀杏樹下樹影幢幢,小玉驚慌拿起短刀,隨即又放下,端了壺茶出來,他若是歹人,自己又怎能敵得過?莫不如坦蕩蕩出來。
而阿明,終于從黑暗中走出,他眉頭緊鎖,眉眼里滿是深情。阿九便知道,這是一個有執(zhí)念有故事的鬼。
她聽他徐徐道來,聽他講五十年前的一段恩仇。
而影片在這時變得明艷有活力,漫山遍野的綠,簫聲婉轉(zhuǎn)中,那個安靜的紅衣少女甫一回頭。
那一瞬,四目相對中,已經(jīng)隔了五十載春秋。
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
阿明不知道,一句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xù)上吧。她的隱忍,她的無奈,她的感動,還有,她的愛而不能。
無非是愛與不能愛的故事。一個主動,一個被動。被動的退避著,卻沒料到最后自己居然動了心。隔著殺家滅族的深仇大恨,她和哥哥相依為命十余年,深山老林中一個六歲的男孩撫養(yǎng)一個幾個月大的嬰兒長大,漫長的歲月中,他們活下去的支撐動力只有報仇。
故事的開頭,阿明的大哥是疑心了阿九的身份的。當仇人追上門來,他奄奄一息,告訴阿明冤冤相報何時了。
到此為止吧。
前世,他們在銀杏樹下終于懂了真情,卻相繼殞命。
一面是阿九和阿明的含淚對峙,她說我哥哥會放了你的,你死了我肯定活不下去我哥哥肯定不會讓我死的。可阿明哪能聽的進去。
一面是阿九哥哥的焦急呼喚,一聲聲的九兒,讓人明白這個男人有多心焦,也有多在乎阿九。
阿九和哥哥謀劃好了一切,卻獨獨沒有料到,最后阿九會愛上阿明。
銀杏樹下她說,來生你若不記得我,我便說一句,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xù)上吧,你便知道那人是我。
仿佛冥冥中自有命運牽引,隔了五十年,這一世的阿九,還是來了。
那一刻,阿明看著向他講述今生的阿九,眼神里滿是深情和滿足。他知道,這一生,她過得很好。他便知足了。
可這一世,故事聽完了,被故事感動的小玉聽完了,她含著淚問阿明,可曾見了她要等的人,她絲毫不知道,故事里的阿九,本是前世的她。
她說,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xù)上吧。
可就在續(xù)茶的過程中,今生和前世交織,現(xiàn)實和夢境重疊,手抖的不成樣子,她終于記起,記起那個叫阿九的女子的一生。
我想,故事的最后,阿明是無憾的。
他錯過了輪回,在銀杏樹下癡癡等了五十年,看到這一生的阿九很幸福,不管她是不是記得,他已經(jīng)滿足。
“我們前世都身不由己,我以為今生碰到她,我們可以從頭再來。我可以讓她幸福,可是我沒有想過的是,也許今生的她,正生活的非常幸福,就像你一樣。我想給她的一切,她都已經(jīng)有了。其實我想要的,不就是給她幸福么,所以只要她是快樂的,這快樂不管是不是我給的,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p>
這戲最打動我的地方,不是景色的美,不是故事的美,而是眼神。
那眼神中有多少不舍,有多少愛戀,有多少無奈,有多少了然,今生來世,都已足矣。
只是呵,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她都沒來得及,對他說一句“我愛你”。
(舊文新發(fā),首發(fā)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