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墊底辣妹》,講的是一個學渣逆襲的故事。學渣逆襲?聽著就很勵志是不是?的確,雞血多多,感動滿滿,幾次我都忍不住潸然淚下。這同樣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放蕩不羈、只追求玩樂的高二女生沙耶加(さやか,真名為小林彩加)雖然混到高二,但程度其實只有小學四年級、把日本地圖畫成圓形(<——這個想象力我給滿分)、偏差值為30的全年級墊底兒存在,通過補習班老師坪田信貴的指導及自己的努力,最終考上慶應義塾大學的故事。
很普通、很雞湯的故事是不是?你可能都沒有興趣找來看對不對?
但是,你要知道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在日本,實際上在日本這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一件事情。但這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中的彩真的考入了慶應義塾大學(在日本僅次于東京大學的名校)。故事好就好在它似乎給我們揭示了影響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一個主要條件和兩個輔助條件。只要具備了這些條件,不說任何人都可以成功,但至少成功的概率也會大幅度增加。
先把這個草率的結論放到一邊,來簡單聊一下日本的升學制度。
-1-
事先知道有可能是很重要的
日本人是十分重視學歷的,在日本,決定未來的不是家庭出身,而是教育背景。日本的學校分為公立、國立和私立學校。雖然大部分公立中學不用考試便能升入,但大多數家庭更青睞教育資源更有優勢的私立、國立學校。
日本的升學戰爭,是從小學時候開始的。如果想進入一流的大學,關鍵是在小學畢業后選擇進入什么樣的中學(有些名校的高中部和大學都是可以直升的)。明星中學策略是實施六年一貫教育——即為前面四五年把中學和高中所有的課程教完,后面一兩年則全面準備大學入學考試。因此,公立學校很難與之抗衡。
影片中的主角沙耶加的起點明蘭女子中學就是這樣一所私立學校,雖然沙耶加因為貪玩、成績差被分到了最差的班級,但她也可以順利地直升入大學,拿到大學文憑。然后找個好老公,從此相夫教子無虞地度過一生。
聽起來似乎還不錯,但錯就錯在她太講義氣了,為了不出賣小伙伴兒被學校勒令無期休學處分,大學文憑飛了。這下壞了,徹底“瓦塔”了,在日本沒文憑別說找工作了,找對象都是相當困難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考取別的大學(事實上因為很多大學都是直升的,名校雖然對外招生,但名額十分有限、入學條件也很苛刻)。
比如沙耶加想考入的慶應義塾大學,偏差值為70,而沙耶加的偏差值是30,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偏差值就是能夠告訴你,你的成績大概在全日本的百分比情況。以沙耶加為例,因為本來是墊底兒的存在,想要考入排名靠前的名校慶應義塾大學,意味著她要超過96%的考生,成績必須要超過67萬人(劇中以日本考生70萬人為例)。想想看,如果進行一場競技賽,落后的你雖然很努力的追,但別人也在跑,超過六十七萬人,你覺得這可能嗎?何況距離高考只有一年半的時間。
如果用常理判斷,這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是的,誰都知道不可能,沙耶加明蘭中學的老師甚至說:你丫要考上慶應,老子脫光了在操場上跑圈。
但是,沙耶加的媽媽相信,雖然沒有言語,但她用行動證明了一切,她拼命地加班,甚至晚上也不休息為沙耶加賺補習費。補習班的坪田老師相信,他甚至舉了一個“栗子”,啊,不是,一個雞蛋能立起來的小實驗(話說你知道么?雞蛋雖然是圓的,但找好角度它是可以立起來的),來告訴沙耶加一切皆有可能。
對于年紀尚幼的沙耶加而言,知道有可能是很重要的。正是因為這一點點的可能性才會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2-
首先要有一個小目標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有一個小小的村莊叫比塞爾,這里荒蕪、封閉且落后。為了擺脫貧瘠的土地及困苦的生活,村民們曾一次次的試圖離開那里,但無論朝著哪個方向,最終他們都將返回原地……
直到有一天,一位勇于探索的年輕人阿古特爾出現了,他參照著明亮的北斗星第一個走出了沙漠,成為了比塞爾的開拓者。后來,比塞爾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小城鎮,阿古特爾的銅像被立在小鎮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如果沒有目標,那么無論你走了多遠,走的多辛苦,都將像比塞爾人一樣,不過是漫無目的的兜圈子而已。但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那意味著你的人生之旅才隨之真正的開始了。
沙耶加的童年時期是不幸的,父親只關注有棒球天賦的弟弟,對她鮮有問津。在學校沙耶加不僅交不到一個朋友,還飽受欺凌。媽媽為了這個熊孩子也是操碎了心,經常被叫到學校問話,還想盡辦法想讓沙耶加開心。我想對于當時的沙耶加和媽媽而言,沙耶加能夠開心快樂的成長就是她們的共同目標。
于是便上演了一言不合就轉學的“孟母三遷”現代版本。這個學校有欺凌,轉學。這個學校交不到朋友,轉學。那個學校校服好看,轉學。
沙耶加的家庭是日本很普通的家庭,而日本的私立學校收費是非常昂貴的。有多貴呢?一般普通的家庭是根本無法承受從小學到大學16年的學費的。但沙耶加的媽媽做到了,不僅做到了,還做得讓女兒感受不到絲毫壓力。她把女兒送入私立的進明蘭女子中學,并說:這是個不一樣的世界哦,即使不學習,也可以自動升學哦,沙耶加只做讓自己歡欣雀躍的事情就行了。
雖然我覺得很多人可能不十分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但我依然固執的認為:這樣的媽媽,真的超帥氣。
沙耶加果然成長為一個快樂“無知”的辣妹。直到前文提到的被學校勒令無期休學。當沙耶加想我的人生也就這樣了吧的時候,強大的媽媽再次出現,鼓勵她通過補習班和自己的努力考取別的大學。眾所周知,日本的補習班也很貴,有多貴呢,需要沙耶加的媽媽晚上也一直上班干活,取出沙耶加和妹妹的定期保險,其余不足的部分還要跟親友借。但這些對一心想讓女兒快樂的沙媽媽來說,都不是問題。
于是,沙耶加就來到了坪田的補習班。至于他們如何把慶應義塾定為目標的這段兒比較有意思,就引用下借以說明吧。
當沙耶加做完坪田的測試后:
坪田:“厲害的呀,像這樣離奇的解答真是第一次看到,你的想法真是天才級別的,雖然全部答錯,但所有解答欄都填滿了……不過,你知識的貧瘠性也太夸張了吧?”
沙耶加:“我打算這樣混日子去明蘭女子大學的,所以5年時間一次都沒學習過。”
坪田:“總之,先定一個目標大學吧。”
沙耶加:“對我來說大學考試是不可能的吧?”
坪田:“那么大膽的設想為東大怎么樣?”
沙耶加:“東大?東大只有挫男吧?”
坪田:“那慶應,慶應男孩你聽說過吧,帥哥集中營啊,那就定慶應吧。”
沙耶加:“你說真的啊?”
坪田:“嗯,把你送進你想去的大學,是我的工作。”
兩個小伙伴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有了清晰的目標,其他都是方式方法的問題了。沙耶加的全新生活也隨之開始。
-3-
努力和堅持
說實話,從小到大,我無數次的聽到過類似的話:“你要好好努力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寒窗十年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巴拉巴拉的,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不缺這樣的聲音,但聽著這些,我們就真的會奮發圖強、精益求精嗎?答案是:不會。或許你也會跟我一樣把它們當成耳旁風,吹過就散了。
這么多年過去后,當發現接受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的時候,回過頭來看那時的自己,只恨自己為什么沒變做一只小羊,讓老師每天拿著皮鞭輕輕抽打在我身上。
逆襲真的那么容易嗎?你憑什么超過那些本來就比你努力的人?而最常聽到的還有這句:努力就會成功嗎?努力當然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連成功的機會也沒有。你的努力就好比打地基,雖然表面上看不出區別,但有一天它決定了你的人生最終筑起的是一間平屋,還是摩天大廈。
雖然短期突襲的進步給沙耶加帶來了欣喜和快樂,但她面臨的挑戰仍然是巨大的,沙耶加拼命的努力,但殘酷的現實仍然讓她想要放棄。甚至媽媽也說:“如果太累了想放棄也沒關系的,你畢竟已經很努力了。”
真正有意志力的人是少數,沙耶加是一個有堅定意志力的人,她沒有放棄,讓媽媽帶自己去參觀了慶應大學,站在福澤諭吉的頭像前,媽媽問她要不要拍照留念,沙耶加堅定地說還是等我考進來的時候再照吧。
(福澤諭吉是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雖然出身于德川末期下級武士家庭,但卻通過學習和自己的努力成為日本近代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日元一萬元的頭像就是福澤諭吉。片中坪田曾經考過沙耶加:福澤諭吉是誰。)
當沙耶加再次跑回去找坪田的時候,說:“福澤諭吉是為了活下去才鉆研學問的吧,人生路上本來就少不了困難挫折,對于這些挫折,不再逃跑勇敢面對才是最好的方法對吧。我為了成為比原來更好的人,就算再苦再累也會努力。”
最終結局,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了。
-4-
結語
回到文章開頭所說的影響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一個主要條件和兩個輔助條件。就是可能性、確定目標和持續努力。那你可能會問為什么可能性是主要條件呢?因為大多數人在這一層面就已經放棄掉了。
比如人會飛嗎?不會。但萊特兄弟就覺得人可以飛。
那你可能也會說:我覺得文中所講一個主要條件和兩個輔助條件是要有好的天賦,并且有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那我確實也沒啥可說的。
我還專門采訪了一個學霸,問他:“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學霸呢?”
他回答:“很簡單,要努力。”
我蔑視的咧嘴一笑:“你就告訴我這個?誰不知道要努力啊?”
學霸認真的回答:“很多人就是連努力這么簡單的事都沒有做到啊。如果拼努力都做不到還談什么拼技巧和拼天賦?”
我承認,說的果然是我。
這部電影,學霸也寫了一篇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下面是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