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拆書練習【2/30】《白說》

R:原文摘抄——“男人的中年危機”

? 中國人忌諱談論生死,但人生是一條單行線,誰都無法阻攔,不思考死亡的問題便不會活得好。外國先人很聰明,早就說過“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真把它參透了,道破了,你活得才好呢。我在書里引用過梁漱溟老先生的話,人一輩子總要思考三個問題,按順序,不能錯。先要考慮人和物之間的關系,所謂三十而立。然后要考慮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到中年錯綜復雜,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友,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等等。接下來不可避免地,要考慮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關系,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活著有什么意義?中年危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你會懷疑你曾經信奉的價值,不知道意義在哪里,所以要去思考,要去糾纏。也正是在這種思考和糾纏當中,聰明的人能夠看明白一些事情,然后突破那層窗戶紙,獲得一種更大的自由和解放,離幸福更近一點。

I:知識重述

這個話題是“幸福跟年齡有關嗎?”白巖松先生說了他的看法,有。

生命是一條單行線,不知死焉知生,這也是咱們古人的智慧,而更多的人忌諱談生死。如果更能思考清楚人生中的三個問題,即梁漱溟先生提到的:先思考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接著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最后是人和自己內心的關系,每個階段若是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糾纏,看明白之后,也將獲得更大的幸福感。

A1:聯系舊知

可能與工作有關,有的人得知自己患病后如遭驚雷,而有的人樂觀對待,之間最大的區別莫過于對生死的認知,雖然兩人都是對風險未知,但后者的心態,既知人固然一死,何不提早做好風險管理,這樣無論風險何時來臨都能坦然面對。很有趣的是,后者的生存幾率要比前者大的多。

對于處于青春韶華的我們,也無法避免人與物、人與人以及人與自己內心的關系,可能思考不是很深,可能認知不是很高,但總歸是自己的人生,如何選擇還是需要我們自己的思考。

A2:落實新知

我們這個年紀需要思考最多的恐怕是人與物的關系,二十而讀書,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個世界需要我們親身體驗,親身去認知。而并不要太在意成功與否,相比成功來說個人的成長才是最為重要。越是外界喧嘩處,越需要默默努力成長,讓自己變得有價值,才會有更大的成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