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好,羅一笑小朋友,你不認識我,但我和百萬千萬的人一樣,在一夜之間通過你父親的文字認識了你。
得知你病情,我很難過,除了難過,還很復雜。但我無法向你表述這些復雜,因為這一切都和你沒有任何關系,你僅僅是一個純真的和病魔抗爭著的小女孩。無論這個世界上的成人帶著怎樣的善意或者惡意面對這件事情,都不應該與你的命運產生不好的關聯。
我只是有些抱歉,你的父親寫了一片文章,據說轉發一次就能獲得一塊錢的捐贈,可是我沒有轉發。我只能在這里衷心祝福你,愿你快快好起來,愿你堅強快樂。
接下來,我所有要談的話都與你無關,因為我要談的可能不那么“美好”,而你只是一個孩子,我愿一切的美好都和你有關。這些可能只是我一個無名小卒的胡思亂想,但我談論的對象,是每一個擁有了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二
早上起來的時候,我看到各行各業的人都轉發了一篇文章——《羅一笑,你給我站住》,而且配的文字更是驚人的統一,不覺有些驚愕。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這又將是一件朋友圈繼“王寶強事件”,“林丹事件”的火爆熱點了。
帶著好奇的心情,我瀏覽了一下當事人的公眾號,按照當事人的說法,小銅人公司與其約定,文章每被轉發一次,就獲得小銅人一塊錢的捐款,五十萬元封頂。另外,文章的贊賞和朋友轉賬都歸當事人所有。
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以這篇文章都在10w+以上的閱讀量和點贊量來估算,五十萬的轉發量基本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根據約定,當事人光這個就應該獲得五十萬人民幣了。
另外再說贊賞功能,一開始,大家都在“P2P觀察”的公眾號里贊賞,連續兩日突破五萬贊賞上限,后來人們又找到當事人的公號贊賞,也連續兩日突破贊賞上限。我們不談論其他沒有達到上限的贊賞,光這個就有二十萬了。
最后,當事人還提到了很多人給他私下轉賬,因為轉賬人數太多,當事人很多錢甚至都來不及接受就沉底了,而騰訊也不得不關閉了當事人微信加好友的功能。
按照這最保守的估計,就這么兩天,當事人籌集的款項沒有百多萬也差不了多遠。
而根據知情人的爆料:第一,當事人在深圳和東莞有三套房產;第二,其在醫院的花銷到目前為止是十七萬,社保可報銷百分之八十,實際支出三萬多。
好了,看完這些,你大概能理解為何我此刻的感受是“復雜”了。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因為各種火爆的熱點事件而感到復雜,但大概沒有一次比這次讓我覺得更震撼,更復雜。
復雜,是因為我對于群流的害怕。它掀起了一場火爆的偽公共慈善,但同時我又害怕它波及了一個純真苦命的孩子。
三
推動這次事件持續發酵的大概是群眾的善意。
我承認,每一個轉發了文章的人都是善良的。但很可惜,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會招致好的結果,我們的這個世界再也不是書中的伊甸園了,如果再不理性的思考一下善良的定義,善良它終結會淪為一種最廉價甚至最為人不齒的精神特質。
說善良之前,我先說說前幾天我遇到的一件真事。當時我去健身房的路上,沒有帶一分錢,遇到了一個大叔,看上去非常體面。他攔住我說他剛來深圳,在車上睡過頭了,結果手機錢包都丟了,想借我手機給朋友打個電話。我以前也找路人借過電話,所有也沒有拒絕。后來他朋友說他還沒到深圳,要他去機場集合。他沒有一分錢可以去機場,我猶豫了下,還是用微信找小販換了二十元給他。這事就這么過去了,說實話二十塊對我來說算不了什么,但我卻越想越不對勁,越想越后悔。
為什么呢?因為我通過理智的推斷,斷定他是個騙子。我感覺我的善意被人利用了,二十塊不是大事,但正是這二十塊,將我的善意廉價的賣掉,換得了騙子變本加厲的厚顏無恥。
還包括現在越來越多的乞討騙子,他們表面楚楚可憐,實際收入卻高得嚇人。這最大的危害不在于整個社會捐助了多少個騙子,損失了多少錢,而在于斷了真正需要幫助者的出路,也將人們的善良貶值了。
仔細想想,這件事又何嘗不是一樣的性質呢?他只是換了個場景,換了個渠道。而這個場景和渠道——互聯網和微信,所帶來的危害卻要遠遠大于線下的方式。這將一點點毀滅掉人們基于互聯網的善良。
那么,善良是什么呢?我無法用標準的言語去定義,但我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善良不是什么。
善良不是一種毫無理性的付出。有很多人覺得,善良就是對他人好,這個叫愚善。從某種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善良也是他的一種財富,這樣的財富絕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影響善良的增長,甚至可能在一瞬間遭遇毀滅性滅絕。
這個就像股票,投資在不同的公司會帶來不同的增減。你將善良“投資”在一個同樣善良的人身上,這樣的善良能夠成倍的增長,倘若你“投資”在一個騙子的身上,則有可能分文無收。要是不幸,你將所有的善良都壓在了一個毫無底線的小人身上,有可能你接下來的一輩子再也無法明白善良是什么,善良的意義是什么。
就像這次,短短的一天,我看到很多人轉發《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不到幾個小時,馬上就轉發事情真相表示憤慨。這就是將善良投錯了地方,而后果就是整個“善良市場”的“跌停板”!
善良不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慰藉。我想了一下為什么這次事件會這么火熱,大概是因為轉發的人都有著同一種想法,反正就輕輕轉發一下,一分錢都不用出就捐贈了一塊錢,感覺胸前的紅領巾又鮮艷了呢!
我這樣說絕對不是對大眾的損貶,這也是我前幾天的切身體會。我仔細反省了下,為什么稍微用理智推斷下就能夠識破的騙局,為何我還是被人騙走了二十塊錢?是因為從一開始我在潛意識里想的并不是真的去幫助一個人,而是讓我內心感受到一種幫了別人的自我滿足感。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篇文章,說中國慈善企業家與外國慈善企業家的差距在哪里。很多國外的企業家拿出大部分的錢做慈善,他們是親力親為,監督每一分錢的用處。就像扎克伯格對他女兒說的,很抱歉我決定這么早就將這么多資產捐出去,因為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它對世界帶來的幫助。而反觀某爸爸,他對巴菲特說,等我到了八十歲我也捐出全部財產。人們認為他的回答很睿智,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樣的一種慈善,何嘗又不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慰藉呢?
所以有時候,我們都得想想,我們為什么對人善良?是真的對他人理解和尊重呢?還是僅僅用以滿足內心的高尚感?
四
通過這件事,除了善良,我還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消費”這個詞。
有人說,消費很正常啊,每個人都消費,與這件事有什么關系呢?我想的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真的理解消費的涵義嗎?
以前,消費的范圍相對比較狹隘,一件衣服,一本書,一部電影,這些都屬于消費品。而現在,我們需要改變眼光來看待消費了,這是一個萬物皆可被消費的時代。
從實物來說,北京的霧霾可以被消費,美女的腳皮可以被消費……從虛擬來說,情懷可以被消費,關注可以被消費,場景可以被消費……同樣的,大眾的善良也可以被消費。
而隨著互聯網社交網絡的發展,虛擬的消費越來越普遍,而且這樣的消費往往都是一種無形的被動的消費。換句話說,很多時候,大眾在不知不覺中被消費了。
比如情懷這東西,這在以前多少是有些矯情的一個詞,但最近兩年,“情懷”這兩個詞被人頻頻提及,為什么?因為有些幕后推手努力將“情懷”與“工匠精神”掛鉤,讓大眾不知不覺形成一種固有觀念:情懷,代表精致,代表質量。所以忽然之間,一個個有“情懷”的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大家都因為情懷而買單,實際上呢?產品還是批量的粗制濫造,消費人群卻是節節攀升。
再比如前段時間的王寶強事件,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一件出軌事件,全世界每分鐘都有著人在出軌,但這件事情卻是鬧得沸沸揚揚,成為2016最火熱的一件公眾事件。
仔細想想,為什么它會如此熱門?不難發現,整個事件其實就是一場巨大的消費。消費的是什么呢?是觀眾的注意力和八卦精神。很多人說,十幾分鐘的注意力和八卦有什么大不了,什么都沒有損失。不花一分錢,還能買熱鬧看,有何不可?
可是,真的不花一分錢嗎?那些別有用心的幕后推手不這樣想,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注意力經濟時代,每一秒鐘的關注,都是可以換算成金錢的。也許一個人的注意力不值錢,一百個人的注意力也不值錢,但如果是十萬,一百萬呢?papi醬的一則廣告可以拍到2000多萬,你想想,注意力還值不值錢呢?而且對觀眾來說,注意力也不是一文不值的,如果你每天花十分鐘的時間關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如果活六十歲,那就白白浪費了生命的110天時光。
當然,我不是說注意力不能被消費,要看這個注意力消費得值不值。與其消費在一件出軌事件上,我寧愿消費在奧運會的賽場上,中國的A股市場上,一場意義深刻的小眾電影上。
我今年才開始慢慢接觸自媒體,關注到消費的變化。在這個自媒體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變著法兒來博取大眾的眼球,還有同情,贊賞,甚至謾罵。為什么?因為你的每一次同情,贊賞和謾罵都能被他人換作實打實的鈔票。
我不是嫉妒,只是覺得像我這樣的一般大眾也挺難的,一個月收入那么一丁點,還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消費著,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臨了卻在背后來一句,瞧,都是這些傻逼的貢獻。這還不是最大的危害,最大的危害是大眾價值觀的變形和扭曲。
在寫公眾號之前,我從來沒有想象過,有人隨便寫一篇文章光廣告費用就是五十萬。如果這是一篇有意義的文章也就罷了,上百萬的觀眾所收獲的精神食糧值這五十萬。但偏偏這不過是一篇嘩眾取寵,世俗功利,語言粗鄙的文章,賺取了群眾的注意力不說,最大的危害是那些涉世未深還沒有形成完整價值觀念的讀者們。
互聯網的發展擴展了消費品的范圍,只要能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什么都可以用來消費。這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但要看我們消費所換取的是什么,如果是莫言得諾貝爾獎后寫的一篇感言,如果是一部《大魚海棠》的動漫,如果是李安導演幾十年來的成長經歷,我愿意被消費。
相反,如果是一篇《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是一段對著攝像頭裝萌賣傻的無聊視頻,是一場打著慈善的幌子做營銷的推廣,很抱歉,我消費不起。
也許,我寫下這片冗長的文字改變不了任何,那也不是我的目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會基于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我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想,當我們關注一個熱點的時候,我們在被誰消費著,這樣的消費,值不值!
這次,是我們的善良被消費,下次可能就是良心,道德,正義……而無論消費的是什么,當我們發現買回來的都是毫無用處的垃圾時,整個世界的良心,道德,正義都會越來越少!
五
再回到這件事來,說實話,我不想評價任何人。因為孩子確實生病了,她不應該承擔這些世俗的爭辯。對于他的父親,事情發生了,他收到了更深的痛苦。而我們,我們終結還是心存善意的。要改變的是什么?慈善制度?道德標準?消費觀念?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桿秤,只要去想了,總是會越來越好。
十多年前,我的奶奶得白血病去世了,我抱著親人痛哭。疾病終究是個痛苦的話題,愿大家也不要再關注對錯是非,將最好的希望獻給孩子,愿她安好,愿她得到最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