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冊? 作者 吳曉波 閱讀時間? 6天
一百天34本書讀書計劃,走到今天已經看完第六本書,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上下冊。
朋友跟我一塊讀了這本書,他說這本書寫的很平淡啊。也許對我來說《激蕩三十年》大受歡迎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平淡兩個字。
平淡體現在他的文字風格上,平淡到每一個認識字的人都可以輕松愉快地閱讀下去。他就像一部通俗的歷史,但寫得跌宕起伏,它又像一部優美的散文,令人沉醉。
拋開這本書的內容,他的文字功底是令我敬佩的,這就好像當年明月把明朝的歷史用通俗的語言寫出來。很少有人可以把史記讀完,但是據說《明朝那些事兒》卻在年輕人群中廣為傳閱。
“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哥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
這樣的語句在書中俯拾皆是。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就有這樣的靈性。這部作品以時間為基本線索,用夾敘夾議的方式描述了一段宏達的企業改改革發展史。每一章的題目就很拉風,每一節的開始都用歌詞或者詩歌作為序,這種風格不就像我們寫散文的套路嗎?
《激蕩三十年》多年來蟬聯財經書籍暢銷書之列,也是中國商學院推薦學生必讀的財經類圖書,如此受到推崇,這與跟它的文字風格關系密切。
從內容看,《激蕩三十年》展現的是中國企業與中國改革開放30年相殺相愛,休戚與共的的歷史。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30年是一部摸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史,那么中國企業的30年的發展史也呈現了同樣的瞎子摸象的狀態。
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主導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方向,而且這種方向時而搖擺,而作為這個國家的經濟主體,中國企業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清晰化產權。
由于缺乏有效明確的政策指導,這個轉變過程中很多人企業家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或坐牢或逃亡或輝煌一或跌跌入懸崖。他們的命運僅僅因為早一步或者晚一步,就發生了天壤之別。
所有的改革從違法開始。這是本書透露出來的最核心的一句話。
在這本書中,我切身感受到了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在歷史的任何一個階段,他們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面,他們踏在當時法律的紅線上,用自己的生命與熱情去與時代搏擊。
他們是最早一批中國改革的引領者。然而,在那個時代,他們大多被定性為違法亂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溫州八大王事件就是很多溫州人命運的寫照。如果在今天他們也許是改革的先行者,但是他們出生早了一些。所以,他們是投機倒把者,他們是被批評的對象,他們是全國通緝犯。當然那些幸運的人今天早已經是億萬富翁。
在這本書里,我明白了為什么有些地方如此貧窮落后,有些地方富裕流油。
不是因為當地的自然稟賦,根本的原因是一個地區人們的思想觀念。那些敢于沖破體制,對金錢充滿渴望的人們,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竭盡全力讓自己富裕了起來。
他們或許有原罪,但是在今天,歷史已經寬恕了他們。因為今天,主流的思想是改革,就在此刻中央電視臺播出了發型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他們是改革的先行者,這一刻你才能深刻什么是浙商過去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歷經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
在這本書里,我感受到了個人與時代的密切關系。
一個人的成功或者失敗并不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努力。很多時候,個體命運與這個時代,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就像書中的馬勝利,也許今天他還是全國典范,到處演講,鮮花掌聲不斷,而明天他就成了階下囚,萬人唾罵。并不是他犯了多大的過錯。他也確實有點自負,但真正的原因是歷史的車輪稍稍改變了航向。
這本書有很多令人思考的地方,作者本人就寫出了很多自己的思考。我只是以自己的淺薄閱歷,讀到了一點皮毛,有機會再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