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知乎上總是能收到很多關于高考和人生選擇一類問題的答疑邀請,跟這些可愛的同學們交流的時候,我深刻地感覺到他們內心的焦慮不安和不知所措,像極了當時懵懂迷茫的我。后來,我就決定寫下這邊篇文章,但愿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都能有所收獲吧。
01?
我是一名復讀生,文科。2009年,河南高考人數達95.9萬,仍穩居全國第一,很不幸,我加入了高考大軍。高考成績518,讀了一個三本(現在我們學校已經變成2本了,名字也改成了大連財經學院,給我們學校做個廣告,其實我們大學的師資力量和教學理念也很好),那年高考語文118,數學118,英語120,文綜......考得太差記不清到底多少分了(其實是不想記),750減去語數外得分,剩下的就是我慘不忍睹的文綜成績了。
平時考試我的文綜就時好時壞,不是很穩定,所以心里沒底,考前一天晚上我還復習到很晚,大概23:30左右才準備躺床上入睡,可悲的是躺床上以后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文綜考砸了怎么辦?再加上夏天燥熱,半夜還有蚊子咬,就這樣,那一晚伴隨著焦慮不安和蚊子的騷擾下,一宿沒怎么睡。第二天早上,精神狀態特別不好。上了考場,我的思緒還是不穩定,總是消極暗示自己:昨天沒睡好,千萬不要影響答題。結果,考場上答題的時候總愛分心,原本很多會的知識點也沒有答出來。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做了一個問卷調查,想看看曾經參加過高考的朋友們,有多少是發揮失常的。結果還是挺讓我吃驚的: “發揮失?!?占比竟然比 “方法不對,沒養成好習慣” 的比例還要高。
那你有沒有想過,所謂“發揮失?!?,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02
第二季《奇葩大會》上,“中國街球王”吳悠的演講讓我記憶深刻。
吳悠6歲開始打籃球,16歲開始聯系街頭籃球,高中因為一次跟偶像的近距離接觸,花式籃球的“即興表演”讓他上了電視,一夜成名。熱愛加上刻苦的聯系,讓他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嘗到了許多甜頭。漸漸,他身上有了“偶像包袱”,他說,“我輸不起”,拿到的獎項越多,受到的關注也越多,再加上他本身是一個求勝心極強的人,后來吳悠越來越在意比賽的勝負。
直到有一次哈林三對三決賽那場,他的一個罰籃失誤導致全隊比賽失敗。從那以后,他得了一種“關鍵時刻”的籃球恐懼癥,一輸球就暴走,甚至砸東西;更嚴重的是每次關鍵性投籃的時候,他不敢承擔責任了,每次都是他把球傳給隊友,讓隊友投籃。
“那一瞬間,我覺得很絕望,因為我深愛這個運動,我又是這么看重勝負的人,我特別瞧不起自己 , 一下子迷失了......" 不服輸的他又重回訓練場上,1000個投籃,連續n個三分,可是后來他發現到賽場上他還是會投丟。
“后來我才發現,可能是我的心態除了問題”,聰明的吳悠開始看書,從書里找回答案,慢慢地他看淡了成敗。
他說,喬丹的一句話似一把鑰匙一樣打開了他的心房,他一下子頓悟了,“當你能夠承受失敗的時候,那將是你能夠主宰比賽地時刻?!?/b>
03
瓦倫達是一個美國專門從事鋼索表演的世家,家族在雜技屆地位非常高,以表演時不系保險繩著稱。其中,一位叫卡爾·瓦倫達的男子是家族的家主,凡是重要的表演,都是他親自上陣。
1978年,卡爾·瓦倫達來到波多黎各表演走鋼索,到場的是來自全國各地非常重要的人物。這次表演成功不僅奠定自己在雜技中的地位,而且會給整個家族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在仔細琢磨每個動作和細節,在腦子里推演了無數次。
第二天演出開始,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不大的動作之后,鋼索忽然一陣搖晃,他想在鋼索上坐下來,結果卻一個翻身從十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當場一命嗚呼。追思會上,卡爾·瓦倫達的妻子傷心地說:
“我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不斷的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以前每次成功地表演中,他都只想著走好鋼絲本身,不去管可能發生地一起毀滅性的影響。他太想成功,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不去想這么多走鋼絲之外地事情,以他的經驗和技能是不會出事的?!?/p>
這就是瓦倫達效應,他告訴我們:害怕失敗就注定會失敗。
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里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
什么意思?比如: 考試的時候一再告訴自己”千萬不要考砸了”,你的大腦里往往會出現“考砸后”的情景——高考落榜,父母失望,朋友議論,大學不好被排斥......好家伙,題都沒心思分析了,腦子里都已經拍起來微電影了。正式這樣的情景,會指揮我們的行為,結果事情可能不會向他所希望的那樣發展,而是怕什么來什么,最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自殺現象。
吳悠和當年高考發揮失常的我們一樣,之所以 “發揮失?!?,就是因為我們太患得患失了。
那我們該如何避免走入這種心理誤區呢?
1. 要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即專心致志
注意力高度集中有2個因素:有意注意和注意穩定性。 有意注意是一種主動服從于一定活動任務的注意,受人的意識控制和支配。注意穩定性是指在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上注意所能持續的時間。
這里有兩個關鍵詞,“主動”和“持續”,所以,要想高度集中,一定要想方設法愛上你做的這件事情。當你熱愛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才會達到忘我的境界,愿意花費時間去做這件事情。拿學習的例子來講,從小我就喜歡英語,所以特別愛學英語,自然這門課我的成績一直很好;我還愛看書,雜志,小說,高中空閑的時候我就會看,再加上后來自己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我的作文總被老師在班上朗讀,更刺激了我對這門學科的熱愛;數學,從38到后來每次考試都能在110+,也是因為解決問題后的那份成就感讓我從排斥數學到喜歡上了數學。歷史和政治高中4年一直都不太喜歡,尤其政治,很枯燥乏味,自然學習的動力就不足,注意力也很難集中了。
2. 要有一顆平常心
道理都懂,但是很多人往往在面對挑戰或者利益的時候就是做不到。
新世相和彭小六就是兩個對立的例子,新世相前陣子刷屏營銷事件落寞收場,正式因為動機強度太大,一心想著營銷而忽視課程本身;彭小六老師則是做出名氣后踏實回歸學習中,加入了行動派,實在讓人佩服。
很想對還沒高考的同學們說:高考沒有那么可怕,它并不是決定你命運的轉折點,它僅僅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岔路口,走過這個路口,你也許會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分叉路在等你做選擇。不論你最終選擇走哪條路,你總能欣賞到另一條路上別人看不到的美景。
3.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哈哈,這也是阿里的一個文化口號,這句話不僅告訴我們要自信,時刻提醒自己“我可以”,“我很棒”,更重要的是要用言行激發自信,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敢拼敢闖。(這個其實涉及到自信法則,后續我再跟大家細講)
總而言之,任何事情,輸了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看淡成敗,看輕功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能掌控自己情緒的人才是人生贏家。
PS:如果你身邊有高考的同學或者家長,希望能把文章里的內容告訴他們,幫助到更多的人。你身邊有瓦倫達效應的例子嗎?歡迎在留言里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