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故鄉的死亡并不是突然發生的。故鄉每天都在死去。
故鄉,任何時候都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存在,它從你出生的時候開始成形,隨著你的年齡增長而逐漸充滿活力,又隨著你日益老去而漸漸消亡,直至雙方都死去。
主人公趙伯瑜從小的時候借著父親趙云仙的眼睛逐漸認識儒里趙村的每個人,并和這些人產生深深淺淺各不相同的聯系。雖然他的父親是個聽起來很不靠譜的算命先生,卻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幫他認清村子里每一個和他有交集的人,而這一番最后的“看人”,卻讓他終生受用。
故事里的人與人,有交惡也有善待,儒里趙村繁榮興盛的時候他孤身一人,無處安生,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在外四處漂泊,艱難度日。當村子已經一去不返,當他和春琴把村子旁邊的破廟重新布置開始生活的時候,大家卻都想搬來在周圍一起生活,好像又可以成為一個村子里的鄰里鄉親。只不過這種親近感卻不可能再延續下去,因為他明白,儒里趙村已經沒有了,只剩下他們在茍延殘喘。
當我跟著父親走到風渠岸邊,聞到帶著微微甜腥的河水的氣味,嗅到村里煙囪中飄來的草木灰香氣,聽到村子里那熟悉而溫暖的舂米聲,看見鄰居老福奶奶手里擎著一盞油燈,在院子里“喔噓喔噓”地叫喚著,正在把母雞趕入雞窩,你一定能體會到我心里的寧靜、踏實和甜蜜吧。
從小生活在農村,上大學開始每年鮮少回家。有一次家里人問起,最喜歡家的什么東西,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妹妹說是晚飯后奶奶燒炕時柴火的味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人間煙火氣。當我看到作者的這一段文字時,突然就想說,你看,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日常生活啊!可是,我卻不能在那里和他們一樣平靜自然地生活十天以上。
昔日里傳統的農村正在死去,人越來越少,地越來越荒。所有曾經生活在這里的年輕人們都夢想著有一天可以住進鋼筋水泥的樓房,看遍車水馬龍的城市。只有那些在農村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們知道,根已經扎了那么深,不想也不愿輕易地離開。
我朝東邊望了望。我朝南邊望了望。我朝西邊望了望。我朝北邊望了望。只有春風在那里吹著。
你是不是也想過一切可以從頭開始,那個時候,所有的人們都相親相愛,所有的遺憾都不再有。故鄉炊煙裊裊,孩子嬉笑陣陣,有母親納著鞋墊閑話家常,有父親抽著煙看著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