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小學。一直覺得幸運,他遇到的老師都有愛心,認真負責,敬業有親和力,總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她們教學不填鴨、不死搬硬套、不教條、不僵化;她們對每個孩子都很尊重很愛護。她們都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心地善良陽光熱情。她們有才情有能力。她們育人育心,以才為本,以德為先。
感恩有她們!
她們身上有太多的優點,擇其簡要略述之。
語文楊老師
特別溫柔。正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對她的描寫:
溫柔端莊苗條秀氣的大眼美女。永遠優雅得體,最具知性美。“天生麗質難自棄,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她。
第一次見她是在重慶養生面館,我坐在那吃面,一抬頭看見一對美貌的母女進來,美媽手上拿著一個保溫桶,身上有一股濃濃的書卷氣,舉手投足之間盡是優雅,叫人移不開視線;小女孩一對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不知道有多招人愛,我立刻被她們的氣質折服了,竟然顧不得冒昧,主動攀談起來。原來小女孩和我兒子竟然是幼兒園的同班同學!而這位美媽就是楊老師了。
第二次見她是在學校。兒子上小學一年級分完班,我送他到教室,看見講臺上赫然站著的班主任,可不就是楊老師嗎?我欣喜不已,猶見故人!覺得兒子能在她的班上實在是很幸運的事。
她是小學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學生們都愛她,因為愛她而愛上語文這門學科。她的教學絕不是填鴨式的,她帶領孩子們閱讀,開拓孩子們視野,教會孩子們愛極總總;像母親一樣用心對待每個孩子,潤物細無聲。她激起了孩子們對語文這門學科的濃厚興趣。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兒子幽幽地對我說:我好想楊老師。我吃驚不已,因為兒子離開楊老師才幾個小時啊,而且隔天又要見。這不是比媽媽還親嗎?兒子有幸能當楊老師的學生,真是三生有幸。
她是高雅純潔的百合,是一幅雋永的水墨山水畫。是宋詞里的婉約派。
楊老師教學很有自己的一套,總是全方位地激發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說說印象最深的幾件:比如寫觀察日記,讓孩子們自己種蒜瓣,每日觀察,寫下日記;比如讓孩子們觀看紀錄片《新絲路》,寫觀后感。比如每學期都有指定的書目;比如曾經布置的作業是每天看一集《三國演義》。
我覺得這些作業都趣味十足又有非常有意義:豐富心靈、開發智力、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觀看紀錄片《新絲路》后,孩子們對我國的歷史、地理、民俗、風土人情等都有一定了解。 讀一些名家名作,比如《城南舊事》、《駱駝祥子》、《呼蘭河傳》等等,又給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文學素養。而觀看《三國演義》又引領他們走近了古典文學的大門。
數學高老師
也是才女一枚,睿智幽默。圓圓的臉上架一幅眼鏡,眼鏡后面的雙眼閃著智慧的光茫,吐出的話語永遠風趣詼諧。每次家長會上字字珠璣、妙語連篇,博得滿堂喝彩,頗有演講家的風范。字如其人,行云流水,灑脫不羈。教學水平絕對一流。
對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級的時候開家長會,高老師說,為了不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希望家長們在批改孩子口算題卡的時候,錯的題只需圈出來,不要打紅叉,而對的題,則要打個大大的紅勾。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之前改的時候對題上沒有勾,而錯的題則是打個大大的紅叉。高老師說,孩子們望見作業上的紅叉該有多觸目驚心,如果只是畫圈,他們會好接受得多,也不會受打擊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打那以后,兒子的作業本上就沒有紅叉了。是高老師教會了我如何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前天家長會上,高老師又說:我的眼里從來沒有差生,只有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突然間覺得很感動,學生碰到這樣的老師何其有幸。有多少學生被老師貼上了“你好蠢”“你真笨”這樣的標簽。很多老師平常對學生總是惡語相向,語言造成的傷害給學生造成厭學甚至帶來無法想像的心理陰影。有多少孩子,厭惡一門學科是因惡這個老師開始的呢?又有多少孩子,因為老師給他貼的標簽而影響了自己的一生呢?
英語尚老師
英語是3年級開始學習的,5年級時換成了現在的尚老師,年輕美麗的一位老師,笑靨如花,觀之可親。尚老師也非常熱情敬業。我和她接觸不多。兒子有段時間天天回家說最不喜歡的學科是英語(換過兩位老師,那段他學習不太用心,單元測試欠佳)。我去辦公室找她溝通過一次。后來在她的帶動下,兒子的興趣終于在逐建回升。
我的觀點永遠是:只有喜歡這個老師,才能學好這門學科。這幾位老師,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兒子曾取得過年級第一的好成績。正如老師們所說,兒子一直對學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這會讓他受益終身。
六年的時間轉瞬將逝,在幾位老師的用心澆灌和辛勤培育下,懵懂無知的孩子們長成了有思想有主見的陽光少年。好多家長也因為與老師的多次溝通而與她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我就是其中一位。
三生有幸!在兒子入學之初就碰到這么好的幾位老師。
感謝她們的教學理念,感謝她們的辛勤培育,感謝她們的熱情澆灌,感謝她們的全力付出。感恩有她們!
半截粉筆,寫不盡才高八斗;一根教鞭,勾勒出人生春秋;滴滴汗水,澆灌著桃李千畝;諄諄教誨,早已未雨綢繆;融融關愛,永駐學子心頭。
你們在知識的這頭,孩子們在那頭,你們用溫柔的眼光將他們擺渡;你們在智慧的這頭,孩子們在那頭,你們用溫暖的關懷將他們啟迪;你們在夢想的這頭,孩子們在那頭,你們用不懈的鼓勵助他們飛翔。
前天參加了兒子學校小學最后一年的家長會,感觸良多,于是有了這篇文章。感恩有她們!也希望兒子在求學路上能一直幸運,繼續遇見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