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感是什么?
是滿嘴卡路里
市井小吃
閑散的、樸素的、生活化的的食物,
缺乏包裝,缺乏那么點兒食物的莊重感。
但是,管他那,
它們最不缺好味道。
桃酥from 宮廷糕點鋪(成都)
幾年前的夏天,去了趟成都過了幾天“天府之國”的日子。除了發現好吃到驚艷的魚香肉絲,那趟旅行的最大收獲就是一家叫做宮廷糕點鋪的鋪子。
老舊普通的門面,賣著論斤的糕點,靠在文殊院的旁邊。7元一斤的桃酥,十元一斤的棗泥蛋糕,還沒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價錢。最得我心的是宮廷桃酥,入口即化,老少通殺。
最甜蜜的吃法是用熱牛奶就著甜桃酥,醮一醮,泡一泡,看桃酥在牛奶里冒著小泡泡,泡得外軟內酥來一口,奶味伴著酥油味,一口口停不下來。
桃酥還有個咸味,叫做椒鹽桃酥,里面加了些花椒,微微的帶點麻口,油潤咸香,回味醇濃,也只能用長膘來回報它的美味。
蔥油蛋黃條&杏仁排
from哈爾濱食品廠(上海)
上海老牌的西式糕點都有一個共通點,用料扎實,帶著點濃厚的黃油味。 蝴蝶酥、摜奶油、白脫蛋糕、拿破侖,哪樣不是頂好吃。有點兇的營業阿姨,分量一抓一個準的老師傅,哈爾濱食品廠就是其中一家老牌西點坊。
我最最喜歡他們家的兩樣小吃,一是杏仁排:脆脆的杏仁片,酥軟的餅干胚,表面是烤成焦黃色的糖漿 ,一口下去是綿綿的、沙沙的甜,罪惡感再重也忍不住埋頭苦吃。第二樣是蔥油蛋黃條,崩牙風險極大的小吃食,半咸半甜,帶著點蔥香,粘手又粘牙,其實就是個進階版的沙琪瑪,嚼著嚼著嚼成小糖渣,再配上些熱茶解解膩,滿足!
梅菜烤餅from衢州小店
我有個生活在衢州的小爺爺,每隔個幾年來探親,都會順帶捎上兩大塑料袋的梅菜烤餅。三四公分大小的餅身,烤的酥脆,撒上芝麻,內陷是梅干菜拌著切成丁的肥瘦相間豬五花。
通常我們都會用微波爐中火叮個二十秒,不燙手的標準,叮得外皮又酥又軟,咬開來是半透明會化開的小油肉,餅皮吸收了一部分的油汁,分擔了膩味,配上梅干菜的甜辣,吃得滿嘴油香幸福得不得了。
出于對梅菜酥餅強烈的愛,我后來又買過來自縉云、黃山、金華、溫州等等非常多地方的同款酥餅,但是都比不上那些來自衢州不知名小店的散裝酥餅更濃更香更辣的口感。搜索梅菜酥餅 衢州這樣的關鍵詞,閉眼盲買馬爸網上隨意哪個賣家都不會錯。
重慶小面from重慶小面各大強
作為一個從未踏足過重慶半步的人士,我和重慶小面這樣食物的關系已經到達了買過,嘗過,愛過,時不時要再愛一愛的熱烈程度。
當然,淘寶在這段關系的促成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召集了一批可愛的美食代購家。他們神通廣大,可以把面條這種堂吃食物的典范醬、面、料件件拆開,打包入袋,送到距離遙遠的我們手上。
拆袋、下鍋、熱料、拌面。豌雜帶著特有的豆香,燜得綿軟軟、粉糯糯,配著用豬肉末、辣油、花椒面、特制醬料熬成的雜醬,再下水涮個小青菜,一碗小面就徹底成型了。夾上一筷子煮得過芯不過頭的面條,根根分明,混合著肉末和醬料的油汁順著面身往下滴,吃得滿嘴油亮鮮辣,就連端著碗的手指也是油乎乎飄著香。要說起來,唯一缺的可能就只是現吃的那個氛圍了吧。
雙釀團from沈大成(上海)
如果現在有店家和我說他們的雙釀團做得比南京東路上的沈大成還好吃,我是不信的。本著一顆對糯米類甜食特別熱愛的心,我沒有間斷過對此類美食的發掘。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別的食物可以撼動沈大成總店雙釀團的糯米甜霸地位。
雙釀團是一款非常懂得揚長避短的小甜食。雙份的陷頂替了部分糯米的位置,減少了吃多會頂胃粘牙的可能,但又要在不經意間體現糯米這個主心骨的地位,于是它們往糯米上擂了層細小而味重的椰絲。一大口下去,數數竟然混合著五層味道。油亮甜香的碩大黑芝麻糖餡隔著層薄薄的糯米裹上用紅豆打的豆沙泥,再用一層沾滿椰子絲的糯米做外皮,半個手掌大小的雙釀團內有乾坤。
現在每次想念,都會在網上找人代購到家。雖說比不上現做現吃還冒著點熱氣的感覺,但用微波爐稍微叮一叮,叮到糯米皮又綿又軟,里面的芝麻餡微微泛著油光,幾口下肚。這種甜蜜的滿足感還是一樣的。
南方的冬天還摒牢在十幾度的氣溫不向前更進一步,往年十一月份就開始的寒冬食欲遲遲沒有到來。也期盼能結束帶來綿綿潮氣的冬雨,正經地下一場雪。接著迎來雪霽初晴和隨之而來的凜冽北風。然后在這樣剛剛具備透骨冷意的天氣里,倒一杯熱茶,配上各種增脂零食,這才是屬于冬天的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