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落葉》文集里第 140?片落葉,希望你能喜歡,不為別的,只為這份堅持。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y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lián)網作為媒介來實現(xiàn)的。
現(xiàn)如今,你是不是覺得身邊越來越多的東西變成共享之物了?
辦公場地可以共享了,
打印機可以共享了,
網絡可以共享了,
今年,甚至連單車都可以共享了,
其實,很多資源早就已經是以一種共享形式存在于我們身邊了,
圖書館里成千上萬冊的圖書是人人共享的,
分散在城市四處的街心公園是人人共享的,
公共交通系統(tǒng)里的公共汽車、出租車、地鐵是人人共享的,
還有教師、醫(yī)生等資源是人人共享的,
我們結合著概念來看上述這些共享之物,都是集中社會或企業(yè)的閑散資源,讓人們能夠方便且公平的使用。或者就是從資源利用率角度出發(fā),將使用率不飽和的資源改由多人共享,從而使該資源的使用率達到一種飽和狀態(tài)。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一下,不去考慮資源利用率,不去考慮資源是否過于分散,而是從一個很現(xiàn)實的角度去考慮,那就是使用成本,而且這個使用成本是相對來看的。
比如,一個高階的系統(tǒng)架構師,對于 BAT 那種體量的大公司,它們可以囤積很多,無論是它們確實需求量很大,還是它們就是作為技術儲備,它們都有雄厚的資本去投資,去承擔這個成本。
可是,如果換成一家小公司,比如,一家十幾個人的初創(chuàng)公司,或者一家一百來號人的成長型公司,它們從資金角度,沒有辦法開出有足夠誘惑力的薪資從 BAT 挖角,也沒有足夠的本錢將這類人才能穩(wěn)定的留在公司,分分鐘都有可能被 BAT 那樣的企業(yè)撬走,還有就是可能它們也只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階段,需要這樣一個高端人才。
其實,還有很多崗位或角色處于這樣的境地,比如高階的項目管理人員,高階的測試管理人員、高階的 QA,高階的 EPG 等等,他們的價值更多地是體現(xiàn)在相應的團隊組建期、流程梳理和形成期,當團隊和流程都進入穩(wěn)定的中后期時,他們的價值會被慢慢弱化,所以如果中小型企業(yè)和初創(chuàng)公司按照傳統(tǒng)的獨占資源思維去操作的話,第一會給自己帶來高額的使用成本,第二也會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擔人才流失的損失。
如果我們基于這些因素去考慮,將這些資源也轉變?yōu)橐环N共享經濟模式,不是企業(yè)內部的部門共享或集團共享,而是行業(yè)共享或平臺共享,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解決我上述的那些中小型企業(yè)和初創(chuàng)公司所面臨的問題呢?
我覺得在共享經濟這個環(huán)境中,不僅僅只有資源可以共享,還有現(xiàn)在逐漸興起的知識共享,也包括專業(yè)技能共享和高階人才共享。
從分享到共享,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值得我們去嘗試。
【無戒日更挑戰(zhàn)營第十九天】
作者簡介:14 年測試 + 11 年項目管理 + 11 年團隊管理 = 一個測試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