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里,堅持得最久的大概就是參加頭馬的活動了吧,幾乎每個星期四都會出現在那個環境優美的小區里,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的話劇角色,而是國際演講俱樂部的會議角色。
時間官、語法官、哼哈官都做了幾遍,隨著備稿演講次數的增加,我終于可以擔任備稿演講點評官了,有了一種“打怪獸”打到升級的感覺。對于時間官、語法官、哼哈官這三個角色我是有信心的,因為規則比較簡單,然而,對于備稿演講點評官,我需要做更多的準備。于是,我拿出了《勝任領導手冊》重新研究。其實五六月的時候也看過一遍這本手冊的內容,說實話,因為當時的經歷不多,感覺手冊內容簡單,說的是一些“完全正確的廢話”。然而,現在重新翻閱這本手冊,好想回到過去給自己一個耳光哦。比如說第一課的“聆聽”,我現在才發現,原來認真傾聽這件事情也是可以量化的,比如說,“不要揣測對方將要說什么”、“在對方說完后簡單復述,確定我的理解正確”和“我等對方說完了才組織我的回應”等。
我有個壞習慣,喜歡“猜”,猜測別人下一步可能會講什么,猜測別人的想法是怎樣的。其實,這種“小聰明”并不利于溝通,帶著自己的主觀想法去聆聽,覺得別人一定會順著自己既有的思路開展,這是一種多么自以為是的想法呀。如果我自以為能猜到別人想什么,要講什么,那肯定也給了自己不用仔細傾聽的暗示了。“開放”不是說對不同的觀點不說出內心的反對,而是說,真正放下自己的成見,像空瓶子一樣地接收別人的信息,然后再進行分析判斷,形成自己的洞見。第一步,就是不帶偏見地傾聽。
《勝任領導力手冊》經過了多年的改進和不同地區會員們的實踐,其中的機關玄妙,得慢慢參悟。一群人,從同一個地點出發,走著走著,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性格走出了不同的軌跡,偶爾回到原點,想想最基本的原則,對比自己和他人的軌跡,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