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黑色裂變》
1 尚未動,心已慌
秦公和衛鞅的長談使四世元老驚慌不已,畢竟從未有人真正的觸動貴族的根基。
怕有何用?該來的總會來的。
2? 避免衛鞅過早樹敵,秦公三步走起:
只拜其為客卿,一個可有可無的虛職;派留在招賢館的人士為實權官吏,但半年內不得擅行新政;甘龍、公孫賈和杜摯形升實降,景堅和車英形降實升。
所謂暴風雨前的平靜。佩服秦公周密的布局。
3? 春朝庭爭
持劍上朝,可見變法決心;富國、強兵、正吏、聚民,八字目標,清晰明了。唇槍舌劍,利弊自現。衛鞅升任左庶長,變法勢在必行。
冬季的養精蓄銳,得以見招拆招。
4? 世生變,變生強,強生進
對于一個國家,如果閉關鎖國,最后只有被挨打的結局;
對于個人,如果止步不前,只能慢慢被社會淘汰。
5 徙木立信
搬一根椽子,賞一百金,也許這是最高的勞務費,但也是最有價值的賞金。重立國府信譽,為變法打下基石。
言必信,行必果。類似"有時間一起吃飯"的話,少說為好。
6 開府變法
車英和景堅的"貶職",實意是為衛鞅"開府"做準備。君臣同車,已破先例。君拜天,臣拜地,天地容之變法,誰敢言不?妙哉!
7? 無規矩不以成方圓
不動則已,動則從根基開始。徹底改變老秦人的陋習,獎罰分明。
全秦上下,怨聲怨氣。改變,必然是個痛苦的過程。
8 默不作聲
贏虔忙于軍務,當變法震動朝野時才細看。過于苛刻,但理智的他知道不能干預。
9 對與做
道理是正確的,實操則是困難的。你會怎樣選擇?
10? 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這樣才會從容面對困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