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開掛的人生(補5月29日)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就是一個人的“外掛”,試想,如果一個人想學什么就能夠學會,就能夠學到,這豈不就是“開掛”的人生嗎?學習能力會讓人生開掛!但非常可惜的一點是,絕大多數人一直處于裝備不全,裝備落后的狀態,何談開掛的人生……

絕大多數的人或者應該說所有的人都有一顆上進的心,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絕大多數人會終究感嘆的確技不如人,并窮盡一生,用生命的慘烈來證明這個簡單的道理。

學了(或者更準確的說,想學了)一輩子,卻最終連最基本的學習能力都沒有,這才是終生原地踏步的最根本的原因。那學習能力究竟是什么?怎樣判斷學習能力的高低呢?

其實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判斷學習能力的高低,學習能力的進階,無非是三個階段,或者更準確地說,處于不同階段的人,處于不同的境界:

1. 能學會有人手把手教的東西;

2. 能學會書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3. 能學會沒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而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第一個階段都不合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即便是那些有人手把手教的技能都沒有學會,沒有用熟,沒有精進。就像有人手把手教的“抓筷子”和“寫字”一樣,好像所有人都學會了,可又有多少人能夠刻意訓練讓抓筷子特別準確,寫出來的字比較好看呢?

許多年后,絕大多數人才反應過來,有人手把手的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可在當時卻是越有人教,越不珍惜、越逆反,進而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笨蛋,一個只會偶爾后悔無人理睬的笨蛋。若是在成年之后仍有人手把手的教你,請一定要珍惜,珍惜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觀察、認真思考、反復琢磨:

這個技能的重點在哪里?

能做好的人為什么能做好?

做不好的人為什么做不好?

還有哪些需要改進?

有哪些刻意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事實上,很多事情,即便是非常簡單,都有可能難住一些人一輩子;,就像抓筷子一樣,同樣是抓筷子這件事,也證明了:

這么簡單的事兒,絕大多數人竟然不會教,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教不會…… 只顧著最后在那里發脾氣,而后無可奈何……

如果能夠仔細觀察,最終找到重點的話,基本上是教的人兩分鐘就講明白,而后學的人五分鐘之內就能搞定,隨后擺脫一輩子尷尬的事情。

那究竟什么是抓筷子又快又好的學會真諦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鍵之處其實有以下這么兩點:

- 兩根筷子中,下面那根一直是處于靜止狀態的;

- 張開、夾上的動作,其實來自于上面那一根;

最為關鍵的是,如何令下面那根處于穩定狀態呢?

下面那根筷子,跟手一共有三個接觸點:兩端作為支點;

大拇指的根部在中間壓住筷子,無名指其實是“反向用力頂住”……

大多數人敗在無名指的用力方向上,這個方向搞對了,下面那根筷子就穩定了;

接下來就是練幾分鐘如何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上面那根筷子并夾住東西……

反復練習,從笨拙到熟練的過程,本質上來看是大腦在建立新的溝回的過程。

事實上,有半數以上的人不會用筷子,說明了什么?說明這個世界上,即便手把手地教,也會有半數以上的人學不會,因為不動腦子……

所以,想象一下吧,若是無論什么都需要別人手把手教,那能獲得進步的可能性有多小…… 首先,那些會了的人并不一定有時間(幾乎是肯定沒時間),其次是,剛才我們也看到了,絕大多數會的人,其實真的不會教,他們也有的時候懶得動腦子,所以不知道關鍵在哪里,而后即便是好心想教(比如教自己的孩子如何用筷子),也教不明白……

這就是為什么你必須想辦法進入第二個階段(學會書本上所教授的技能)才有可能大幅度進步的根本原因。雖然書、教程,也有質量差異,也有胡說八道的,但這就是考驗你能力的地方:

1.你有沒有心思去尋找、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和教程;

2.你有沒有能力甄別書籍、教程的質量好壞;

3.你有沒有能力在實踐中運用書本中的知識……

而,真正讓你卓越的,是你必須走入第三階段:

- 你不僅能學會沒人能手把手教你的東西;

- 甚至能學會連書本中都找不到的東西……

走入第三個階段,實在是太難,教別人走入第三個階段,不是不可能,但也確實很難—— 因為難點在于絕大多數人并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去理解第三個階段中的重點。但若是非要簡單說,也不是不行—— 看讀者悟性了,因為真只看字面的話,以下的關鍵就好像是誰都會的事兒一樣:

1.確定自己有強烈的欲望搞定這個技能;

2.尋找最少必要知識,反復問自己:這事兒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

3.馬上開始運用、馬上開始踐行;

4.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會,相信自己一定會通過踐行而進步;

5.通過記錄,量化自己的刻意練習進程;

6.不斷總結,不斷整理,不斷讓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腦子里有清晰的組織與關聯;

7.絕對不能跟笨蛋斗氣,要珍惜自己的時間與生命……

如果你是個終生學習者,過了三十歲之后會開始經常不好意思的—— 因為你總是覺得過去的自己實在太笨了…… 偶爾教教親戚高中數學、物理什么的,就會發現,這么簡單的東西,多年前咋就真覺得那么難呢?其實,這是學習能力進步造成的錯覺—— 那個時候,那東西確實就是那么難。

每一次,在你的認知進步之后,你就會發現“不同物種之間的區別”,以及“那個區別形成的原因”。為什么總是有那么多人說,“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 —— 因為那個物種從來就沒有能力在書里學到過什么,他們是在第一階段就不及格的物種。無論有多少人認為讀書無用,總是有另外一些人在不斷地讀書—— 因為這是早就主要通過書籍學習的物種,手把手地被教,對他們來說很可能并不高效…… 當然,人群當中還有“一聲不響”就已然成為高手的人,那顯然是打通了第三關的新物種……

你必須自己琢磨出自己的路徑和跨越方式 —— 這恰恰是衡量你能夠進入第三個階段(或稱“境界”)的判斷依據。

在第三個階段里有過哪怕一次成功,后面就“開掛”了,你會發現你就沒什么不敢學的—— 很幸福;沒有什么學不會的—— 更幸福;學會的東西沒有什么是練不好的—— 不能更幸福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