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把眼睛聚焦在別人的身上,眼羨著別人的一切,別人的總是好的。甚至有時候羨慕會引發(fā)深層次的人性——嫉妒,別人擁有的,我也該有,別人享受的,我也該享受,一味地向著大眾靠攏,絞盡腦汁向外索取。熟不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自己擁有的,才是最好的。——題記
————善妒的眼光,總是看到停留表面的問題————
前陣子,約好友小七吃飯,問她最近的安排。她眉飛色舞的跟我說道:“這陣子行程都安排的滿滿的,月初準備去北京故宮看畫展,然后直接前往香港去看漢武帝特展,順便嘗嘗香港唯一的米其林三星中餐廳---龍景軒。緊接著,就得去臺灣,到臺北故宮博物館品嘗下東坡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在我們這群女神經(jīng)屌絲群里,小七是最不符合我們氣質(zhì)的,也清楚的知道她的生活圈子是隔開了我們好幾個階層的,雖說我們也早已習慣了她特有的生活方式,但還是忍不住會吐槽她一句:“你的生活也太奢侈了吧!”
這句吐槽,必然少不了羨慕與嫉妒,羨慕小七的生活可以這么充裕與從容,更多的是嫉妒她能夠不受錢和時間的限制,隨心所欲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似乎才是真正的奢侈吧。
小七是我的高中同學,是藝術(shù)特招生,出生在一個藝術(shù)氛圍濃厚的大家庭中,因為她身上獨有的藝術(shù)氣質(zhì),特別吸引我們這群人堆里的庸人,而她也是難得的沒有分類眼光,硬生生的被我們帶跑偏了路線,除了繪畫專業(yè)課程上雷打不動的專注努力,基本上的時間都是跟著我們一起鬧一起瘋,完全沒有性格受限。
高考她以專業(yè)水平超常發(fā)揮被錄取到了北邊的重點大學繼續(xù)專業(yè)深造,而我們還是留在南方小城的不知名大學里面繼續(xù)與日子嬉笑打鬧。昔日的情誼,讓我們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時不時的隔著電話與視頻天南地北,寒暄半天。我們會調(diào)侃:沒有她在的日子,我們這些人的格逼也降低了大半,而她倏爾溫情:沒有你們在的日子,我的生活就像把有氣泡的可樂換成了白開水,在平淡中尋自在。
小七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所以大學一畢業(yè)就走上了自己早制定好的生活路線,當一個自由職業(yè)者,沒有朝九晚五的體制內(nèi)工作,就著自己的愛好把自己的日子過成了電視連續(xù)劇。
周圍的女孩子一個個滿足于自己的一薪半職,然后早早成家生子,過著大眾的普通日子,而心里、眼里又羨慕著別人的一人自在,瀟灑快活。想著為什么我不能像她一樣,不能過上她那樣的生活,最終只會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全部拋給十萬個為什么。
能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勇于去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也是羨慕的,羨慕的并不是她能到處行走,而是羨慕她敢于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人都會有從眾心理,這種心理使得我們想要與自己欣賞的人保持一致。
從有意識起,我們便開始“模仿”周圍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隨從了別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也并不是說就是壞事,反而這種選擇的生活方式相對簡單,因為有前人指路,我們不需要過多地去思考和多慮。若生活能夠一直這樣下去也無妨大礙,可問題在于,有一天,我們很有可能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有選擇的,生活可以有多種可能性,也許拋卻諸多外在因素,從自身出發(fā),依靠自己,生活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出彩。
從眾是穩(wěn)定與安全的,但我們很有可能會因為某一天的覺醒而生活在混沌與遺憾中;于是,我們會陷入一種困境:是選擇繼續(xù)從眾,還是跟隨自己內(nèi)心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我們羨慕的都是小七光鮮的一面,實質(zhì)這對于小七自己來說,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為從一開始她就是從心出發(fā),為自己所想過的生活努力循環(huán)的塑造自身,我們只能羨慕,卻也無法企及。我們總是眼羨別人不守常規(guī)的精彩生活,然而我們卻依然在這種穩(wěn)定又安全的大眾生活狀態(tài)中不思考不打破,得過且過。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我們對自己想要的,一開始就不那么清晰,從來沒有聽從過自己的內(nèi)心,去依靠自己,達到自己生活中最想要的完美狀態(tài)。
——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生活,在于選擇,不要把眼光總停留在外在,補水也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從自身出發(fā),發(fā)現(xiàn)肌膚深層次的內(nèi)在渴求,解決肌膚的問題根源,煥發(fā)肌膚平衡自然的根源之美,外在的補水短暫易流失,肌膚內(nèi)在需要源源不斷的水分供養(yǎng),才是肌膚水平衡最好水潤狀態(tài)的呈現(xiàn);蓓迷【自生水】從自身出發(fā),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