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位明英宗朱祁鎮,他可能能算得上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要論人生的傳奇色彩與命運的跌宕起伏,估計除了朱元璋外,無人可與這位皇帝匹敵。他經歷過由皇帝變囚徒,由囚徒變太上皇,由太上皇變皇帝。他的政務處理能力不差,為人也很勤快,但有兩大污點(打錯一仗,殺錯一人)。
這段歷史,咱得先介紹個太監,王振。朱祁鎮是他一手帶大的。他是個野心家,朱祁鎮小時候他就有掌權的野心。但在他掌權的路上,有兩座大山要去翻越。王振要想大權獨攬,首先要過三楊這一關,可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小小的王振的那點花招把戲要想在楊士奇、楊榮、楊溥面前獻丑,還得回家再練幾十年。這三個老江湖活著,王振就只能乖乖地做他的奴才和太監。
但其實真正能夠對王振起到遏制作用的,是第二道障礙,就是朱祁鎮的祖母——張太皇太后。十一年前,她是張皇后,十年前,她是張太后,現在,她是張太皇太后。在這十一年中,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每失去一個親人,她的級別就提升一次。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讓人痛苦的提升。這樣的一個人,不要說論能力,就是排資歷也能嚇死人,真正做到了“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有這樣的兩個障礙,王振的奪權道路可謂任重道遠,因此他對三楊禮敬有加,每次到內閣去傳旨時候,畏畏縮縮地站在門外,不敢進門,等到三楊發現他站在外面,讓他進來時,他都會表現得受寵若驚,這些舉動使得三楊也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人。然而在他謙恭的表象之下,卻不斷地拉幫結伙,擴大自己的勢力。
三楊可以應付過去,但太皇太后可是應付不過去的,隔那么幾天,王振總要被拉過去罵一頓,只能等她老人家自然死亡了。正統七年(1442)十月,歷經四朝的張太祖太后離開了人間,王振奪權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此消散。并且此時,楊榮已經去世,而剩下的楊士奇和楊溥也已年老多病,回天無術了。他從此大權獨攬,廣結同黨,不但控制了錦衣衛,還收了很多屬下。
這時候蒙古的也先統一了蒙古,然后和明朝玩起了商戰。他用劣質的馬匹冒充好馬,索要高價,此外,他還改組了自己的使者隊伍,在其中塞入了大量強盜小偷,攪擾沿途居民,到了后來,他派去的幾千個商隊幾乎就不是來做生意的,而是沿路搶劫的盜匪。這一行為讓大明帝國十分不滿。也先做生意不老實,是個奸商,但王振就比較過分了,竟然全部沒收,完全不給錢,這使得也先被徹底激怒了。
本來就躍躍欲試的他,這次的事情更是讓他找到了借口,他擦亮刀劍,備好馬匹,準備攻打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