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今年89歲,我爺爺今年87歲,奶奶比爺爺大2歲。明年奶奶90歲,爺爺87歲,奶奶比爺爺大3歲。因為爺爺的離去,讓他的年齡定格在了87歲,也讓他倆68年的婚姻畫上了句號。68年,可能比許多人的壽命都要長,也就是說許多人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都不及他倆在一起生活的時間。
從我記事起,爺爺奶奶就已不在年輕,他們年輕的事情我未曾經歷,也很少聽他們說起,因為那些年代,人們對感情是矜持,羞澀,還有隱藏的。但不并妨礙感情的持久,不像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秀恩愛,動不動就是你愛我,我愛你,愛過兩三天轉身又去愛別人了。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是和爸爸媽媽分開兩地生活的,和別人家不同的是,爺爺奶奶在城市,爸爸媽媽在農村。也因為爺爺奶奶,像天安門,北海公園這些和我一樣的其他孩子從課本上看到圖片的時候,我已經去過很多次了。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喜歡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因為在充滿誘惑的童年里,花花綠綠糖紙包裝的巧克力,五顏六色的瓶裝飲料,在我眼里是比一切都充滿吸引力的東西。
我從來沒見過奶奶和爺爺吵架,刨除感情的因素,那個時代的男尊女卑,唯命是從我認為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奶奶對爺爺很好,不單單是愛一個人的那種好,里面也夾雜著奶奶的敬畏和爺爺的威嚴。還好爺爺很開明,沒有什么大男子主義,平時上班,業余時間看書讀報,據說爺爺當家以后給家里的第一條規定是不能動手打老婆,因為好像太爺的時候經常對太太動手,所以他堅決屏除這個陋習,在此為爺爺點贊。
爺爺很古板,不接受新事物,看到電視上那些蹦蹦跳跳打打鬧鬧的娛樂節目,他稱之為出洋相,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跳過。他也不喜歡街頭三姑六婆的聚在一起說閑話,所以奶奶也從來沒有坐在外面和別人閑聊過。即便有時候奶奶路過被別人拉著聊天,不出三分鐘的時間,爺爺就會出現把奶奶叫回家。
爺爺從來不去理發館,我猜想是覺得把自己的腦袋交給別人修修剪剪比較別扭,之前沒有奶奶的時候不知道他是怎么理發的,但是從和奶奶在一起后,奶奶就充當了她的理發師,從20歲剪到快90歲,一直剪了68年,奶奶成了爺爺的私人理發師。
奶奶心靈手巧,縫紉技術了得,不光給爺爺做衣服穿,小時候也給我們做過許多花衣服,印象里有次課間我正在玩被老師叫去問話,我以為是什么學習上的事,過去了才知道,老師問我的裙子穿得很好看是誰給做的,我自豪的說是奶奶做的,現在還記的那件裙子黃底黑花帶一個荷葉邊。奶奶做衣服總是很講究細節,本來平淡無奇的衣服,被她燙上小熊,小貓等卡通的小動物,瞬間就提升了整件衣服的美感。后來我有了孩子,已經是奶奶的第四代人了,但是八十歲的奶奶還是給做了棉襖棉褲和罩衣,每針每線,無不滲透著奶奶濃密而又細致的愛。奶奶有這項技能,所以爺爺的衣服從來都是合體又整潔的,即便是買的衣服,肥了能改瘦,瘦了能拆線放肥,長了能裁短,短了能放長。最后爺爺躺在床上大小便失控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奶奶總是念叨,干凈了一輩子,整齊了一輩子,現在變成這樣了,一臉惋惜和心痛的樣子。
說起干凈,爺爺很講衛生。一年365天,不管刮風下雨,每天晚上,爺爺都要擦澡,從年輕一直到最后臥病在床,沒有停止過一天。爺爺怪癖很多,也從來不去澡堂,也可能是不習慣那么多人赤裸相見。每次晚上吃完飯,雷打不動的端一盆水找一個屋子插上門洗完之后再出來。吃完晚飯,奶奶開始燒水,水燒好了,爺爺先舀一半去洗,爺爺出來先去叫奶奶去洗,然后才去倒水,生怕水多涼一秒鐘。每次都是一句話,趕緊,趁著水熱。
爺爺胃不好,不能吃涼的,但是吃飯的時候又喜歡先喝兩口,所以每次主食奶奶都不全端在桌子上,留一部分在鍋里用熱氣熏著。有時候做了面條,到了爺爺要吃的時候已經不太熱了,其實是還有余溫的,奶奶也會端著再去開火把面條熱一下。奶奶會給爺爺準備下酒菜,但奶奶基本上是一口不吃的,這頓吃不完,下頓再留給爺爺吃。平時奶奶做了排骨之類的這種菜,也是先把小排挑出來留給爺爺,自己吃些難啃的,可能是年輕的時候留下的觀念,奶奶覺得男人掙錢養家比較累,所以應該把好的留給家里男人吃。
爺爺沒事喜歡和奶奶打鬧,用我們現在的話應該是叫打情罵俏。奶奶躺著休息,爺爺趁奶奶沒有防備像小孩一樣冷不丁的拍奶奶一下,然后成功的躲開,臉上露出小孩看到糖果似的笑容,笑容簡單卻又深情。奶奶并不生氣的嗔怒道,你這老家伙,再過來一次試試。于是爺爺又躍躍欲試,都說男性老化要早于女性,這點在爺爺奶奶身上也是如此,到底還是奶奶身手敏捷,爺爺沒有得逞,奶奶成功的進行了反擊,于是兩個人都咯咯的笑了起來。
爺爺退休以后,開始和我爸爸媽媽階段性的常住,但是并沒有住在一起,他們兩代人住對門。爺爺性格比較孤僻,除了對奶奶。也可能是那么多年和奶奶一起兩個人生活習慣了,所以也不怎么去我爸媽那邊,但是奶奶不是,沒事的時候喜歡過去轉一圈,所以只要我回家,但凡是爺爺一個人在屋里的時候,他的第一句話是,你奶奶呢,如果奶奶在我爸媽那邊,就會讓我叫奶奶回去。爺爺會找任何借口,例如屋里飛進來只蒼蠅趕緊回來打。例如我后背癢癢趕緊回來給我撓撓。反正就見不得奶奶離開他一會兒。
爺爺越來越老了,經常性的有些糊涂,身體也出現了很多毛病,可能是身體的原因,經常情緒起伏比較大,還有些不講道理,惹奶奶生氣,奶奶每次氣的對爺爺一頓數落,但并不妨礙她依然把最好的留給爺爺,飯菜擺在桌上,嘴里嘮叨著對爺爺的怨氣,手上的筷子已經把桌上好吃的夾滿了爺爺的碗。
后來爺爺身體每況愈下,說話也已經不太清楚,時不時的去醫院住院,每次住不了幾天,爺爺用說不太清的話在嘴里咕噥著,回家,走。來來回回只是這幾個字,問他是不是想奶奶了,他干脆的回道,是。為了讓他安心住院,爸爸把奶奶帶過去,爺爺看到奶奶來了,躺在床上拉著奶奶的手久久不肯松開。
爺爺臨走的那幾天已經昏迷,不吃不喝只剩呼吸,其他人都知道時間所剩無幾了,奶奶也經歷過許多人的離去,肯定也知道什么情況。但她一直對爺爺心有期望,讓家里人去叫醫生,之前醫生已經來過,認為沒有治療的意義了,但是為了奶奶的感情寄托還是去叫了醫生,因為爺爺身上發熱,給爺爺打了一劑退燒針,這劑退燒針雖然象征性的打在了爺爺身上,但給奶奶的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安慰。
爺爺最終還是走了,68年相濡以沫的生活,留下了奶奶一個人,接近一生的相互依賴,或許彼此早已溶進了生命里。我不曾有這種經歷,所以也體會不到奶奶心里的哀傷。只是之前奶奶見我們回家會笑,重孫子們圍在她身邊會笑,家里人帶她出去玩會笑。可是現在, 不管家里多熱鬧,外面的景色多美麗,都改變不了奶奶的一臉哀傷,68年的感情或許像抽絲剝繭一樣帶走了她太多的情感和寄托,希望奶奶隨著時間的離去能淡化對爺爺思念和記掛,也希望爺爺在另一個世界祝福她此生最愛的女人快樂終老。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