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壯童鞋,我也翻遍了各類熱門的家教書、心理學書籍,包括剛啃完的巨嬰國。讀了那么多的家庭教育的書籍,只是希望在養育壯童鞋的道路上能夠解疑答惑,撫慰內心的焦慮和困惑。直到遇見這本書,才感覺找到了方向,才回答了一直以來讓我不得其解的問題。為什么要做父母?做父母的前提是什么?為什么孩子之間有那么多的差別等等。
? 《睿智的父母之愛》,是烏克蘭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之作,作為有30多年教育經驗的老教師、老校長,可以說是他一生對各類家庭、孩子的觀察筆記,或許經典就是經典,經過了時間的考證,它的價值依然熠熠生輝,教育的經驗和觀點可以跨過時空,跨越國境在任何一個地方應用。
? ?他教導我們做父母的要教會孩子生活技能、社會規則、享受生命、學習技巧等等,而不是一味地盯著孩子的學習、分數、名次。這些只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不是全部。
在我的上一篇《believe》寫作的時候,我還沒看見這本書,其中,我發了一個感慨,中國有那么多考證的,怎么就沒有考父母證的。在這本書中,恰恰回答了我的疑問,蘇霍姆林斯基說,不學習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年輕人就沒有權利組建家庭。父母相愛,父親熱烈地愛著母親和老人,對孩子是言傳身教,是培育有責任感、有愛心孩子的榜樣。每一個想組建家庭的年輕人,都要想想除了熱烈的愛情,婚姻里最主要的是責任,我們在享受幸福和愉悅的同時,我們要承擔起婚姻的責任。
教育孩子,實際上是教育自己。
父母的自我教育是影響子女的強有力的手段。沒有父母的相互關心和相互尊重時迸發出的愛情的光和熱,要孩子學會自我教育是不可能的。書中的一句話,回答了中國人焦慮和望子成龍的心情。人生,活的意義,就在于能在一個新人身上再現自己,而且要在更高水平上再現自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智慧上、道德、審美各個方面都比我們---孩子的父母----有更高的發展水平。
讀到現在,這本書讓我最感動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幾個做法:一是學校輔導家長教會孩子學習,老師上門指導家長如何督促孩子學習,從低年級開始,其效果是學期結束,全校沒有一個不及格的學生。二是從年輕人組建家庭開始每周一到兩次到學校學習如何做父母。三是如何培養學齡兒童的思維能力。
另外,書中有很多案例生動地展示了很多問題學生產生的原因,很多錯誤的做法,或許我們都做過,讀起來心驚肉跳。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是教育的競爭,幾十年前,前蘇聯就已經有了這樣寶貴的經驗。在我們如今各種升學考試的教育背景下,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告訴孩子追求分數的意義是什么,除了分數,勞動能力、社交能力、關愛他人、體能運動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追求的。不能除了讀書,孩子啥都不會了。
作為校長,他還對學校提出了三項標準:一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門特別喜愛的科學,鼓勵他超綱;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樣入迷的課外制作活動;三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最愛的書。以防止學生在集體中變成一個默默無聞,毫無長處的灰溜溜的人。這樣的要求多么具有創造性和人性化啊。書中好的建議太多,感慨實在太多,有興趣的看官們有機會還是自己讀讀吧,特別是父親們,剛剛組建家庭的年輕人。
沒有接受過婚前教育的我們,孩子的出生才是我們成長的開始,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一路跌跌撞撞,跌過很多次跤,摔過很多次跟頭。然而,人生沒有回頭路,感謝壯童鞋給我成長的機會,其實,大多數是他陪伴著我們,而不是我們陪伴著他。好在,這么多年,酸甜苦辣,我們都一起嘗過,他對人性感情的觸碰是豐滿的,除了偶爾任性耍賴的時候,大多數知道關心老人,牽掛親人,每天上學之前都會關照我們開車慢點,是個溫暖、心細、體貼的孩子,而不是在這本書上反復提到像狼一樣,感情冷漠,縱有一身本領,也是孤獨地過活的人。
? ?很幸運我們有彼此的相伴和成長,愿未來自己,我們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