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寶媽問我,寶寶兩歲了,做腭裂手術是不是晚了?我說,那你什么時候能來?下個星期還是下個月?群里前幾天也有個七個月的寶媽說,啊,你們三個月都做唇裂了啊,我們錯過了,怎么辦?那現在來就好了,錯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四個月,嗯,甚至更長。我們總會因為其他的各種原因,很多寶寶,都不能按時來做的。這個唇腭裂手術是擇期手術,就是說,不一定要在哪個時間一定要來做的。在孩子身體好,夠體重、夠月齡的情況下,唇裂可以在滿三個月來做了,據石冰教授主編的書上說:此時孩子唇部解剖標志點已經清晰,利于醫生精確辨別操作。前幾天也說了一下,這個唇腭裂手術如果不是口腔醫生做的,都是耍流氓。教授書上有解:因為唇腭裂手術不是簡單切開縫合,而是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通過一定的切口,把錯位的組織移動到正確的位置縫合,還需要把深處的肌肉也重新恢復到正確位置縫合固定。
也總有人問我,為什么住院兩三天才開始手術,這是因為要綜合做孩子的身體檢查評估,為手術安全做準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每個孩子的術前,主刀醫生都要做手術方案。從哪個點到哪個點縫針,在術前醫生都會寫寫畫畫,在電腦上明確,在紙上畫畫,拿著孩子的唇裂圖片比對,最后完成手術方案,有好幾次,我們這些寶媽笑稱他們醫生,周末或者退休后可以在街上支個畫架,給人畫臉,他們畫了無數個唇型,畫個蒙娜麗莎那種會微笑的小臉,是沒什么問題的哈。因為有些面裂的患兒還要從眼睛那里修下來,要畫上好多個修復的手術方案呢,在他們醫生眼里,都是要修出一張蒙娜麗莎的笑臉來啦。呵,開會兒玩笑而已啦。
很喜歡傅教授所說的,每一臺唇裂手術都是他手下的一個藝術作品,每一次都精雕細琢,最后,還要和家長溝通交流,做好術后的護理,才算是完成一次手術。
第一次手術要重視,醫生做好了手術,自己在家也要好好做好護理工作,不要動不動就說做二期。
腭裂一歲半可以做,不是說一歲半一定要做腭裂,也不是說三個月就一定要做唇裂手術了。這個要明白,所以不用著急。只要開始了就什么都不會晚的。
可是盡管這樣,還是很多對這個三個月做唇裂,一歲半左右做腭裂時間很緊張,啊,孩子生病了,有其他事,錯過了。三個月時沒能來,四個月呢?五個月呢?我們要把這個事放在心上,盡早來是好的。石冰教授書上說:錯過手術的最佳時機過久,會導致畸形更加明顯,例如鼻唇更加不對稱,牙槽骨更加扭轉、更加前突,裂隙更寬等。這時就更應該慎重地選擇手術醫生,因為嚴重的畸形增加了手術的難度,需要更有經驗、更先進的治療技術來完成唇裂修復,挽回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的損失。
我們會著急孩子的手術,三個月唇,一歲半左右腭裂,剩下的就是我們在家也要安心帶好孩子就好了,唇腭裂的孩子養育和正常孩子無異,不要把孩子當特殊孩子對待,也不用藏著,不需要過份關愛,過份寵愛,覺得孩子可憐,就寵溺孩子,這不利孩子成長的,因為我們在心里覺得他們可憐,就會在一些行為,動作,言語上做出來,然后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是可憐的,和別人不一樣的,需要特殊照顧的。
對于這個,我們家姐姐說,這個病啊,也就是一個病,和感冒一樣,都是病,去治療就好了。只是用的錢比較多,照顧比較麻煩,感冒有時不用吃藥就能好了,但唇腭裂不是而已。
嗯,只是一個病而已。
而我們群里1200個孩子中最大做腭裂的有20歲,可是術后的語音訓練,孩子很刻苦,也在語音的改善上有很大的進步,鄺院長做唇腭裂手術近三十年,還有腭裂患兒做了翻譯家的。而現在的語音訓練技術又這么好,真的不用擔心了。
我們群里1200個孩子中最大做唇裂的,唇裂二度,8歲,都上二年級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能手術,后面也恢復得不錯的。
疤痕都會有一點的,我們不要盯著孩子這尺寸地方看,我們養的是孩子不是這個尺寸之間,腭裂孩子即使做了手術,在沒有進行語訓前語音是有可能不清晰的,這個也不用太在意了,按時回醫院復診,聽醫生來做就好了。這個語音不清,只是暫時的。唇裂的疤痕,會一直在。可是有什么關系呢?
李亞鵬在給女兒李嫣的信上曾說“上帝在你臉上留下一道疤痕,我要讓它成為你的榮耀!我們在各種社交網上看到小家伙的各種露臉,絲毫看不到她的自卑,因為有父母的愛的孩子,是自信,是從容的!我大寶說過,只要爸爸媽媽愛我,別人愛不愛都沒有關系的。
是的!我們要先愛孩子,讓孩子無懼于這一點傷疤,無懼于這個過去,勇敢地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