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荊棘鳥》這部家世小說是悲劇風格,悲傷是貫穿整個小說的基調,并渲染著了文里文外的每一個人。
? ? ? ?隨著作者的筆鋒,我與麥琪和拉爾夫一起在痛苦的感情里浮沉和掙扎,與帕迪和他的兒子們在艱苦的生活中共同磨礪,體會菲 、帕迪、麥琪和拉夫爾的宗教信仰和愛情觀,體會生的艱難死的脆弱。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和心理的刻畫,無不給讀者的心里留下斑斑駁駁的烙印,讓你不得不沉重的讀完這篇這部作品。
? ? ? ?帕迪不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他與菲的感情也不是這部小說的主線。他以他的方式體現著他的愛情親情理念。在讀書的過程里,我認為他是粗獷的,應該屬于被生活的艱辛和磨難摧毀在麻木感情里的男人,他對菲深刻的感情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給我的印象最深。帕迪在烈焰中垂死掙扎時對菲的呼喚把的心我了揪起來,引起了我最強烈的震撼。菲找到帕迪尸體時想告訴他,她也是愛他的,他是她直到最終才了解的最好的人,這是我震撼的蔓延。
? ? ? ?菲是一個貴族家的女兒,卻發瘋似的愛著有名的政治家帕吉漢。在與有家室的帕吉漢不能在一起后,她選擇以讓弗蘭克(菲和帕吉漢的兒子)出生的方式留下文化、口才、魅力卓越的帕吉漢以及她的愛情。
? ? ? ?菲的家庭給帶著兒子弗蘭克的菲選擇了帕迪這個憨厚老實的工人。帕迪不善言辭,他把娶了菲當作一種恩賜。在生活中他誠摯地愛慕著自己的妻子,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開心,即使菲對他們的兒子小哈爾沒盡到一點母親的責任。小哈爾早夭,帕迪對菲也沒有一句指責和埋怨,把痛苦埋藏在他那白發和一星期未剃過的胡須里。
? ? ? ?在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嚴重的失業導致貧苦的農民都在死亡線上掙扎。帕迪竭盡所能的壓榨自己工作,他給克利阿里家的女人和孩子所能提供的溫飽就是他身體工作的極限。克利阿里家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的弗羅伊德牧場定居后,帕迪帶領著他的兒子們在牧場里用一年到頭的實實在在艱苦勞動來換取微薄的收入,不投機不鉆營不追求浮夸的名利。甚至對于冷酷的姐姐瑪麗·卡森保持著原始的親情的熱愛,將她“那么一堆可怕的、熱烘烘的東西”塞進棺材里,對拉爾夫用鄙劣的手段得到的關于瑪麗·卡森重新分配財產的遺囑也只是問了問兒子們的意見。他不追求不勞而獲的安逸生活,樸實、善良、勤勞的品質在兒子們只要有家宅可住,有牧場可勞作里有更鮮明的體現。
? ? ? ?帕迪死在弗羅伊德牧場干風暴引起的大火里。火是從外面燒到里面,最后才燒到腦子和心臟,使它們喪失功能的。這種死亡是難以形容的,他在這場燔祭中發出刺耳的尖叫,每一聲凄厲的嚎叫都是在叫著菲。我仿佛看見了那個死亡的場景和在火焰里掙扎的身影,聽見了帕迪由強到弱嘶啞的聲音。當他的兒子斯圖找到他的時候,他被燒成焦黑的卷曲的一段,他黑黑的頭骨上空洞的眼窩是仰望天空的,因為天空里住著他深愛的菲。我的心深深的震顫久久不能平復。
? ? ? 愛情是什么,是無怨無悔的接納,是愿意給她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是平凡生命里的付出和陪伴。愛情在生活里在所有點滴的瞬間,只要你想看到。
? ? ? ?讀了這本書讓我們讀出了生活的易與不易,讀懂了生命頑強與脆弱。生活沒有最苦,只有更苦,接納生活的困苦與折磨也沒有極限。在自然災害面前體現了所有的平等,人和其他動物的生命都是不堪一擊,脆弱的沒有區別,所以生命才顯得彌足珍貴。
? ? ? ?幸福的味道只有在來之不易里醞釀出來,才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更加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