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環境
體驗產品:喜馬拉雅ipad版
產品版本:2.1.23
設備型號:ipad mini2
操作系統:IOS 8.1.1
體驗時間:2015-04-22
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
收聽電臺者:
1:移動設備使用場景的多樣化,以及對于信息獲取的需要,使得用戶在車廂,路上等無法閱讀的場所使用電臺去獲取信息。
2:移動App主要針對的是用戶眼睛,以讀為主,長期閱讀可能產生疲勞,聽就變成另一種需要;移動App的閱讀體驗因為存在各種推送體驗不好,而聽電臺更能給用戶提供沉浸式體驗。
3:用戶的情感需求,對于用戶的情感需要,填補情感需要的媒介工具優越性依次為視頻>音頻>閱讀。但是音頻能給人以想象空間,從而使用戶更好的產生情感共鳴。
內容產出者:
1:專業團隊希望覆蓋更多平臺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
2:自媒體時代,普通用戶希望有一個低門檻的平臺快速制造并傳播自己的聲音。
場景分析
用戶主要使用場景為在床上,其次為在路上和私家車上。
用戶收聽時間主要集中在22點左右,最新資訊為早上10點,兒童類21點。
市場狀況
由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普及,使得網絡音頻領域獲得了快速增長。同時閱讀類品類眾多,用戶產生疲勞,發展相對疲軟,與之對應的音頻領域就有了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而傳統的廣播電臺領域積累的資源與用戶也是網絡電臺擴展的契機。
目前網絡電臺的市場還處在第一輪布局的階段,競爭不算特別激烈,但是隨著網絡音頻市場表現出的強大潛力,涌入此領域的競爭者將會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喜馬拉雅FM未來面臨將是巨大機遇、可能性以及巨大挑戰的市場。
就目前階段,喜馬拉雅的主要競爭者為蜻蜓FM,荔枝FM,考拉FM等。
數據總結
1:喜馬拉雅FM在ios版本的排名與蜻蜓FM比優勢明顯,與考拉FM比更是遙遙領先,但在安卓平臺蜻蜓FM的下載量幾乎是喜馬拉雅的將近2倍。
2:無論哪個平臺,喜馬拉雅的評價都要優于另外兩家。
數據分析
1:喜馬拉雅在ios平臺上的優勢可能與其精通App Store規則有一定關系,所以蜻蜓FM在ios端雖然遜色于喜馬拉雅,但是反超的可能性不小。
2:結合ios用戶評價的內容,蜻蜓FM主要問題是耗電,閃退,卡頓的問題;喜馬拉雅的問題主要是版本不更新,交互體驗不好兩方面。
3:結合安卓用戶評價的內容,喜馬拉雅的問題主要是閃退,網絡錯誤等。
解決方案
1:加強安卓版的體驗問題
2:ios版在保證用戶量的前提下及時更新,改進交互設計
產品結構圖
問題概述
結合前面的場景分析發現,用戶的使用場景多是不適于過多手動操作(床上),且操作選擇成本越低越好(車上,需要快速選擇好然后自動播放)的場合,所以保持產品易于操作,淺層級,易于快速選擇十分重要。故而交互UI設計的改良是產品的重中之重。
從產品結構圖來看,產品的很多功能重復,且很多功能層級過深,不少功能按鈕意義模糊導致整體結構有點混亂,很多功能按鈕的放置不合理,增加用戶操作時間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可能會造成原有的用戶流失。
問題及解決方案
1.整體的字體太小,在視覺上說看上去更累,同時相應地功能按鈕區域也很小,增加了用戶的點擊難度,最典型的是發現動態一欄的找好友按鈕,多次點擊才能點中。
方案:應增大字體及功能按鈕的區域面積。
2.動態里面,節目的題目與題目對應的圖片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這增加了用戶的眼動時間,并且放兩邊再加上過小的字體,有種界面被橫向拉長的感覺,
方案:將圖片和題目放在一起置于左邊。
3.動態功能里訂閱功能與我(個人中心)功能里訂閱專輯的功能重復,放置在此處顯得多余。
方案:刪去訂閱功能。
4.發現里面,對比熱播音樂排行榜一欄,秀出你的個人電臺一欄顯得太窄,與整體界面就不協調。
方案:秀出你的個人電臺一欄拉長。
5.發現里面分類推薦太過龐雜。
方案:標簽篩選和標簽推薦功能其實可以整合在一起,從簡潔性考慮,可放入標簽篩選一欄,并對標簽篩選過多的分類進行簡化,只留下與標簽推薦功能一樣的導航項。
6.標簽推薦功能分類不一致,其中最新資訊、綜藝娛樂、音樂、歷史人文、情感生活屬于內容類,而電臺屬于內容生產者模式類。
方案:建議統一按內容主題進行分類。
7.發現里面設置功能與個人中心里設置功能重合,放在發現里與整個發現功能的主題不搭。方案:從用戶習慣角度,設置放個人中心里更合適。
8.發現里搜索欄在點擊轉換到操作頁面后需要再點擊一下鍵盤才彈出,實現手動輸入,這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成本。并且在其它大多數App里面,都是只要點擊操作欄一下就能直接輸入的,用戶對此簡化操作方式已習慣。
方案:改成點擊搜索欄即可進入手動輸入狀態。
9.播放界面里,界面結構不合理,頭重腳輕的感覺;界面圖片由用戶自生成,圖片質量良莠不齊,且很多已經超過了圖片分辨率;播放按鈕過多也使得頁面看上去很混亂。
方案:應縮小界面圖片所占尺寸,使之符合用戶自動生成圖片的尺寸,同時對用戶上傳的界面圖片做出一些規范限制,結合增大的字體改善界面結構分區,在交互上刪除不合理的按鈕。
10.播放界面右上角的定時關閉按鈕與右下角更多按鈕里的定時關閉按鈕重合。
方案:可刪去后者。
11.播放界面聲音題目旁邊的收聽量多余。一是字體不統一顯得混亂;二是結合場景分析,其實到這個界面上后大多情況下用戶已經完成了選擇,點開播放按鈕就去干其他事了,收聽量放在這里一來參考意義不大,二來用戶也不容易留意到。結合第二點播放記錄也多余。
方案:刪去收聽量;刪掉播放界面的播放記錄,改為用戶可能使用更多的下載按鈕。
12.播放界面左上角的輯按鈕與右下角更多按鈕里的查看所屬專輯按鈕重合
方案:可刪去后者。
13.播放界面的輯按鈕對應的是所屬專輯的關注人的聲音列表,從用戶使用場景分析,并不是很合理的安排,改為訂閱的所有專輯列表更好。因為首先用戶訂閱的專輯皆是內容上適合用戶的,但其不同專輯后面隱藏了一個用戶的場景分類,即用戶可能會在安靜氛圍里聽最新資訊,英語等節目,而在嘈雜環境下轉聽音樂類,在入睡前轉聽情感生活類。而這些場景可能是快速切換的,所以對應的播放界面也能給用戶提供快速切換專輯的按鈕,而不是返回、選擇、再選擇到達目標節目。
方案:將輯按鈕里的內容改為訂閱的所有專輯列表。
14.播放界面下拉出現評論文字功能與底欄的評論按鈕(用戶輸入評論)功能類似,放在兩處顯得雜亂,且不符合用戶習慣。
方案:播放界面下拉出現評論文字功能與底欄的評論按鈕(用戶輸入評論)整合在一起,放置在評論按鈕里。
15.播放界面的更多按鈕名稱“更多”的意義不清,用戶不能通過此名稱猜出里面內容,“設置”則與里面內容更貼合些。
方案:更多按鈕替換為設置按鈕,可通過設置按鈕設置播放順序,刪除單集,特色鬧鈴,舉報。
16.各界面的返回鍵的左下角位置不合理,因為除了主功能按鈕是置于下面,大部分按鈕是置于界面上方的,比如定時器,從右上角點進,卻從左下角返回,用戶的操作成本增加;另外主功能按鈕是可以自由切換的,無需返回功能,所以從用戶操作效率的優化角度上講,將返回按鈕整體放在上面更好。
方案:返回鍵統一放到左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