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突遭禍殃怎歸去?從此天涯向何方?
做這種生意是不容易的。第一道的販子們很難以打交道,他們都很精明而且心眼兒還有點歪,不但能在老百姓那里短斤少兩壓級壓價,也能在文雍他們這種二道販子面前以次充好弄虛作假參雜使壞,一個不留神就會上當受騙,文雍也吃了些苦頭拿了些冤枉師傅錢,但他學得還算快,沒有吃太大的虧,馬馬虎虎還能混得過去。
那是一個冷風嗖嗖的早晨,文雍要跟車到成都去交貨。馨雅也和文雍一道五點鐘就起了床,她要給文雍做面條早餐,吃了身子暖和,又煮了些帶殼的雞蛋讓文雍帶在路上沒有時間吃飯時抵擋一下饑餓。臨出門時,他們和往常一樣擁抱道別,馨雅總是那樣的依依不舍:“哥,辦完事兒早些回來,別讓丫擔心。”
文雍拍拍她的后背親一下她的額頭:“放心吧,桂丫,我最遲明天上午就回來,還早呢,你再睡一會兒吧。我走了。”
天還是黑乎乎的,看著文雍的身影消失在黎明前的黑幕里,馨雅回到臥室,但她已不能再入睡,而是坐在床頭所有所思地發愣。
文雍每一次出門她都會擔心,都會牽掛,都會度日如年地盼著他回來,有他在身邊,即是再苦再累都覺得舒坦踏實,他一離開就像是把她的心也帶走了,覺得自己就剩下一個空的軀殼,生命變得虛無而沒有了光彩活力。但是文雍從來都沒有讓她等得太久,基本上都能按時回家。
可是,這一次卻沒有按時回來,第二天中午馨雅碰到了給他們運貨的顧師傅,本來文雍是要坐他的車一起回來的。一問之下馨雅不免有些緊張了,顧師傅說文雍還在等結賬,那家單位說會計外出辦事不在單位讓他們等等,可是等到下午還沒有回來,最后說要等第二天結算,文雍怕耽誤顧師傅的貨運生意,就叫他先走,所以他昨天夜里就趕回來了。
馨雅緊張是因為這次文雍送出去貨物的是幾噸杜仲,結算下來是一大筆錢,在當時,這筆錢在縣城買兩套不小的房子都夠了。那是不能出問題的,仔細深想一下,馨雅禁不住一股寒意直透心底。經濟上看,那可是一筆在當時足可壓垮任何一個平常人家的天文數字的巨款,因為那時的“萬元戶”就算是殷實富有人家了。更讓馨雅害怕的是他一個人帶那么多錢,萬一被壞人盯上了該怎么辦啊。
好不容易熬到等到第三天下午,馨雅才接到了文雍的電話,那是個晴天霹靂的壞消息,文雍說他在回來的途中貨款出了問題,一時也想不出該如何辦,他不能回來,要馨雅抽空和老爸一起去右前河幫忙把門市部和餐館退租一下,經濟上的借貸往來一律推說等他回來再了結。還沒有等馨雅問得再細致一些,他就把電話掛了。
聽到他那悲傷絕望的聲音,馨雅不知所措,她甚至連一句問候安慰的話都沒有來得及說就被掛斷了。聽完文雍的電話,她軟軟地坐在電話機旁,直到下班她才離開。回到家里,她沒有像往常一樣收拾家務或做飯,而是直接進了臥房一動不動就躺在床上,沒有哭泣沒有眼淚甚至連悲傷也沒有。就只是盯著屋頂出神,滿腦子都是文雍的影子,想象著他可能遭遇到的各種境況,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悲慘的結局。
傍晚,當母親送兒子回來時,她并沒有馬上就告訴母親文雍出事了,她知道母親的有病不能受刺激,所以她推說自己有點感冒不舒服,不想吃晚飯,吃了藥睡一覺就沒事了,母親也沒有深問什么,轉身就回去了。小文雅完全不知道大人的世界有什么,他還是只知道給媽媽鬧給媽媽笑,馨雅硬著頭皮打起精神把他洗干凈陪他在床上玩,逗他睡覺。約莫過了一個小時,母親又來了,端了一保溫飯盒吃的過來。馨雅心里暖哄哄的,感激地說:“媽,我不餓,晚上路黑,您別摔著了。”
母親催促說道:“趁熱快來吃吧,蘿卜香菇燉排骨湯,清淡不膩,年輕人哪能不吃東西呢,把文文給我來抱。”
母親抱起孫子就在屋里走圈子逗他玩,馨雅坐在餐桌邊打開飯盒,看著那還有些微燙的排骨湯,只是嘗了一小口便停了下來,此時此刻無論多么好吃的東西她都無法咽下,而且,就這一小勺湯汁已經沖垮了她眼淚的堤壩,頓時淚如泉涌,再也無法止住。母親不知馨雅的情緒為何突然變化,當下就說:“馨雅,你咋了,有啥事給媽說,別悶著。”
不說還好,這一說馨雅竟收不住口了,她哽咽著哭出聲來了,也不回答母親的話,象一個受盡了委屈的孩子,怎么都停不住聲來。母親見馨雅如此傷心欲絕,還以為是文雍欺負了她,摸摸她的頭發說:“馨雅,別哭了,是不是文雍欺負你了,給媽說,媽去找他算賬給你做主。”
馨雅一下撲在母親的懷里泣不成聲地說:“媽,沒有,文雍他出事了。”
聽到說文雅出事了母親也有些緊張起來:“馨雅,給媽說,他咋了。”
馨雅就只是一個勁地哭,直到哭累了才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母親。沒想到母親知道了并沒有她原來想象的那么激動和傷心,反而還勸慰馨雅說:“馨雅,莫哭了,只要人還在,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你大哥那年惹的那禍事都以為要垮天了,現在不是也就爬出來了嗎?莫急,好閨女,明天我們回去跟你爸商量看咋辦。哭累了吧,媽去把湯給你熱熱,還是喝一點,別糟蹋了身子。”
馨雅連忙說:“媽,您坐,我自己去熱。”這一夜馨雅第一次覺得婆婆是個了不起的女性,她仁慈寬厚,把自己當作她的親生兒女一樣心疼寶貝著。她隱忍堅強,就算兒子出了問題她還能保持清醒遇事不慌。她是一位好母親,更是一個好婆婆,在平常日子里,遇到兒子媳婦鬧別扭時,她總是站在媳婦的立場護著媳婦,自己的兒子就算當時受點委屈也扛得住,他最終也會明白這是對他的好。但是,媳婦原本是別人家的寶貝閨女,要讓她們覺得在這個家里一樣被父母關心寵著,她們才會慢慢習慣做兒媳的身份,認同是這個新家的一員。兒媳婦高興了乖巧可愛了那么兒子自然也就有福了不會受罪了。
這看起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它卻把母親的胸懷和婆婆的睿智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了,一個家庭也就有了親近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