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次總結來自廖雪峰的官方網站,僅供學習,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git命令
安裝完成后需要配置姓名和電子郵箱?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email@example.com"
初始化倉庫
在一個工程根目錄輸入git init把目錄變成Git倉庫。
初始化一個Git倉庫,使用git init命令。
把文件添加到倉庫
添加文件到Git倉庫,分兩步:
第一步,使用命令git add ,注意,可反復多次使用,添加多個文件;
第二步,使用命令git commit,完成
查看修改的記錄和狀態
要隨時掌握工作區的狀態,使用git status命令。
如果git status告訴你有文件被修改過,用git diff可以查看修改內容
用git ?diff ?HEAD ?-- ?readme.txt命令可以查看工作區和版本庫里面最新版本的區別
回退到指定版本
HEAD指向的版本就是當前版本,因此,Git允許我們在版本的歷史之間穿梭,使用命令git reset --hard commit_id(版本ID)每個版本都有一個唯一的id。
git reset --hard HARD^ ?返回上一個版本。
穿梭前,用git log可以查看提交歷史,以便確定要回退到哪個版本。
要重返未來,用git reflog查看命令歷史,以便確定要回到未來的哪個版本。
工作區和版本庫
工作區有一個隱藏目錄.git,這個不算工作區,而是Git的版本庫。
Git的版本庫里存了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稱為stage(或者叫index)的暫存區,還有Git為我們自動創建的第一個分支master,以及指向master的一個指針叫HEAD。
每次修改,如果不add到暫存區,那就不會加入到commit中。
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0013739516305929606dd18361248578c67b8067c8c017b000/0013745374151782eb658c5a5ca454eaa451661275886c6000
撤銷修改
場景1:當你改亂了工作區某個文件的內容,想直接丟棄工作區的修改時,用命令git checkout -- file。
場景2:當你不但改亂了工作區某個文件的內容,還添加到了暫存區時,想丟棄修改,分兩步,第一步用命令git reset HEAD file,就回到了場景1,第二步按場景1操作。
場景3:已經提交了不合適的修改到版本庫時,想要撤銷本次提交,參考版本回退一節,不過前提是沒有推送到遠程庫。
刪除文件
命令git ?rm用于刪除一個文件。如果一個文件已經被提交到版本庫,那么你永遠不用擔心誤刪,但是要小心,你只能恢復文件到最新版本,你會丟失最近一次提交后你修改的內容。
要從版本庫中刪除該文件,那就用命令git rm刪掉,并且git commit:
$ git rm test.txt
rm 'test.txt'
$ git commit?-m "remove test.txt"
[master d17efd8] remove test.txt
1?file changed, 1?deletion(-)
?delete?mode 100644?test.txt
現在,文件就從版本庫中被刪除了。
git checkout其實是用版本庫里的版本替換工作區的版本,無論工作區是修改還是刪除,都可以“一鍵還原”,前提是版本庫中文件沒有被刪除。
$ git checkout ?-- ?test.txt
上傳本地庫到github
首先注冊github賬戶
在本地生成SSH秘鑰
ssh-keygen -t rsa -C "aaaa@qq.com"
如果出問題可以清除所有的SSH從新配置一次
ssh-add -D
rm -r ~/.ssh
可以在用戶主目錄里找到.ssh目錄,里面有id_rsa和id_rsa.pub兩個文件,這兩個就是SSH Key的秘鑰對,id_rsa是私鑰,不能泄露出去,id_rsa.pub是公鑰,可以放心地告訴任何人。
3.登陸GitHub,打開“Account settings”,“SSH Keys”頁面:
然后,點“Add SSH Key”,填上任意Title,在Key文本框里粘貼id_rsa.pub文件的內容
本地倉庫和github關聯
首先在github新建一個倉庫,然后在本地執行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name/倉庫名.git
如果已經關聯可以使用git remote rm origin刪除已關聯的遠程倉庫,從新關聯。
把本地分支推送到github
git push origin master(分支名)
此后,每次本地提交后,只要有必要,就可以使用命令git push origin master推送最新修改
從github克隆到本地庫
要克隆一個倉庫,首先必須知道倉庫的地址,然后使用git clone命令克隆。
Git支持多種協議,包括https,但通過ssh支持的原生git協議速度最快。
$ git clone git@github.com:用戶名/倉庫名.git
分支
解決合并沖突
刪除帶<<<<<<<,=======,>>>>>>>標識
或者、先把自己的文件還原然后在合并,在添加自己修改的代碼。
用git log --graph命令可以看到分支合并圖。
git log --graph --pretty=oneline --abbrev-commit????
分支管理策略
通常,合并分支時,如果可能,Git會用Fast forward模式,但這種模式下,刪除分支后,會丟掉分支信息。
如果要強制禁用Fast forward模式,Git就會在合并時生成一個新的commit,這樣,從分支歷史上就可以看出分支信息。
下面我們實戰一下--no-ff方式的git merge:
首先,仍然創建并切換dev分支:
$ git checkout -b devSwitched?to a new branch 'dev'
修改readme.txt文件,并提交一個新的commit:
$ git add readme.txt
$ git commit?-m "add merge"
[dev 6224937] add?merge
?1?file changed, 1?insertion(+)
現在,我們切換回master:
$ git checkout masterSwitched?to branch 'master'
準備合并dev分支,請注意--no-ff參數,表示禁用Fast forward:
$ git merge --no-ff -m "merge with no-ff"?devMerge?made by the 'recursive'?strategy.
?readme.txt | ???1?+
?1?file changed, 1?insertion(+)
因為本次合并要創建一個新的commit,所以加上-m參數,把commit描述寫進去。
合并后,我們用git log看看分支歷史:
$ git log --graph --pretty=oneline --abbrev-commit
* ??7825a50 merge with?no-ff
|\
| * 6224937?add merge
|/
* ??59bc1cb conflict fixed
...
分支策略
在實際開發中,我們應該按照幾個基本原則進行分支管理:
首先,master分支應該是非常穩定的,也就是僅用來發布新版本,平時不能在上面干活;
那在哪干活呢?干活都在dev分支上,也就是說,dev分支是不穩定的,到某個時候,比如1.0版本發布時,再把dev分支合并到master上,在master分支發布1.0版本;
你和你的小伙伴們每個人都在dev分支上干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支,時不時地往dev分支上合并就可以了。
所以,團隊合作的分支看起來就像這樣:
Git分支十分強大,在團隊開發中應該充分應用。
合并分支時,加上--no-ff參數就可以用普通模式合并,合并后的歷史有分支,能看出來曾經做過合并,而fast forward合并就看不出來曾經做過合并。
BUG分支
修復bug時,我們會通過創建新的bug分支進行修復,然后合并,最后刪除;
當手頭工作沒有完成時,先把工作現場git stash一下,然后去修復bug,修復后,再git stash pop,回到工作現場。
新功能分支開發一個新feature,最好新建一個分支;
如果要丟棄一個沒有被合并過的分支,可以通過git branch -D 強行刪除。
多人協作
并不是一定要把本地分支往遠程推送,那么,哪些分支需要推送,哪些不需要呢?
master分支是主分支,因此要時刻與遠程同步;
dev分支是開發分支,團隊所有成員都需要在上面工作,所以也需要與遠程同步;
bug分支只用于在本地修復bug,就沒必要推到遠程了,除非老板要看看你每周到底修復了幾個bug;
feature分支是否推到遠程,取決于你是否和你的小伙伴合作在上面開發。
總之,就是在Git中,分支完全可以在本地自己藏著玩,是否推送,視你的心情而定!
多人協作的工作模式通常是這樣:
1.首先,可以試圖用git push origin 分支名推送自己的修改;
2.如果推送失敗,則因為遠程分支比你的本地更新,需要先用git pull試圖合并;
3.如果合并有沖突,則解決沖突,并在本地提交;
4.沒有沖突或者解決掉沖突后,再用git push origin 分支名推送就能成功!
如果git pull提示“no tracking information”,則說明本地分支和遠程分支的鏈接關系沒有創建,用命令git branch --set-upstream 分支名?origin/遠程分支名。
小結
查看遠程庫信息,使用git remote -v;
本地新建的分支如果不推送到遠程,對其他人就是不可見的;
從本地推送分支,使用git push origin 分支名,如果推送失敗,先用git pull抓取遠程的新提交;
在本地創建和遠程分支對應的分支,使用git checkout -b分支名origin/遠程分支名,本地和遠程分支的名稱最好一致;
建立本地分支和遠程分支的關聯,使用git branch --set-upstream 分支名?origin/遠程分支名;
從遠程抓取分支,使用git pull,如果有沖突,要先處理沖突。
標簽
命令git tag 用于新建一個標簽,默認為最新版,也可以指定一個commit id;
git tag -a -m "blablabla..."可以指定標簽信息;
git tag -s -m "blablabla..."可以用PGP簽名標簽;
命令git tag可以查看所有標簽。
命令git show tagname查看標簽信息
命令git push origin 可以推送一個本地標簽;
命令git push origin --tags可以推送全部未推送過的本地標簽;
命令git tag -d 可以刪除一個本地標簽;
命令git push origin :refs/tags/可以刪除一個遠程標簽。
?
?
安裝git服務器
1、安裝SSH
sudo?apt-get install?openssh-serversudo?service ssh?start
2、安裝Git
sudo apt-get install git
3、創建用戶git
sudo adduser git
4、禁止git用戶Shell登錄
sudo?vim /etc/passwd
git:x:1001:1001:,,,:/home/git:/bin/bash改成git:x:1001:1001:,,,:/home/git:/usr/bin/git-shell
5、創建存放的倉庫
sudo?mkdir/home/git/repositories #最好使用repositories作為文件夾名稱,這樣可以簡化后面的操作 ?sudo?chown?git:git /home/git/repositories ?sudo?chmod?755?/home/git/repositories ?
6、創建子項目
cd /home/git/repositories
sudo git init --bare sample.git
作為服務器的倉庫一定是裸倉庫(裸庫就是clone或者init的時候加了--bare選項),如果想看到文件的話在另外一個位置重新clone一個版本庫就可以了。
7、修改子項目權限
sudo?chown?-R git:git sample.git
8、(各自電腦)在別的電腦上進行clone然后開始提交推送等操作
git clone git@IP:/home/git/repositories/sample.gittouch?README
git add README
git commit -m 'first comm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IP:/home/git/repositories/sample.git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9、(各自電腦)配置每個提交者的賬號信息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你的注冊用戶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ll "你的注冊郵箱"
10、(在Git服務器)配置免密碼登錄git賬號
ssh-keygen各自主機生成ssh秘鑰
到服務器/home/git/.ssh目錄下,新建authorized_keys文件,并將id_rsa.pub里的內容復制進去
注意:新建后,需要更改authorized_keys文件的用戶權限,不然文件可能無法生效,ssh公鑰生效需滿足至少下面兩個條件:1 .ssh目錄的權限必須是700;2 .ssh/authorized_keys文件權限必須是600
chmod 600 ~/.ssh/authorized_keys
我裝的時候沒設置也能用,如果不能用再試下。
其實不難發現這個操作就是SSH的免密碼登錄操作,參考:http://www.cnblogs.com/EasonJim/p/7569611.html
擴展
要方便管理公鑰,用Gitosis;
要像SVN那樣變態地控制權限,用Gitolite,或者gogs。
官方文檔
https://www.git-scm.com/book/zh/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