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完《學會成長:爆發式成長的25個思維模型》
作者:粥左羅
【摘抄】
>> 人生所有美好的結果,都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是靠你刻意做出來的
>> 高手都在刻意成長,成長是一種不自然的“運動”
>> 成長也是一種不自然的“運動”,它是反人性的,你要逆著人性去行動,而不是跟隨第一反應去躲避
>> 你為什么總是能在短短一年內就完成一次很大的升級?其實從我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能有意識地以天為單位逼迫自己刻意成長,一年一點兒都不短,它足足有365天之久,365天可以做很多很多事。但如果你不這樣逼迫自己成長,一年確實很短,因為你無非是在按部就班中把一天重復了365次而已,你的成長不會有質的飛躍。
第一章 解題之前選對題
>> 人生是一場解題之旅,讀書、戀愛、工作、結婚、買房……你解開一道道難題,會使人生越來越好。
>> 人生基本上就選題和解題兩件事:先選題,再解題
>> 思考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請你反思一下,在過去的歲月里,有哪些至關重要的選擇是你本可以做得更好,但你沒有做到的?請你再思考一下,在未來的歲月里,有哪些至關重要的選擇是需要你認真做的?在平時的工作或生活中,篩選思維對你有哪些具體的幫助?
第二節 賽點思維:小機會隨便錯過,大機會死命抓住
>> 高考是我唯一的杠桿,我能把自己“撬”到哪里?
>> 之后的3天,我把自己關在地下室里,讀了創業邦及其競品 36氪、虎嗅的幾百篇文章,分析選題、標題、閱讀量、點贊數、評論數等,又學了很多新媒體運營干貨,最后以PPT的形式做了一份88頁的運營報告,并把它提交給了面試官。當時做PPT的技能也是現學的,我在淘寶上買了許岑的課
>> 好機會不常來。天上掉餡餅時,請用水桶接,而不是用頂針。”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巴菲特說的。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請你梳理一下,在目前的工作中,你的核心任務是什么?完成核心任務的關鍵節點是什么?你是否經常這樣分析工作?同時反思一下,你過去是否抓到過“大魚”,卻傻傻地放手了?
第三節 戰略思維:學會放棄,做“無情”的優先排序者
>> 人要成功,必須建立人際網絡。而建立人際網絡大概有兩種方式:第一種,不斷地與人交流,建立情感聯系;第二種,通過知識或能力的吸引,讓別人想要認識我。
>> 培養戰略思維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放棄。不管是人生還是事業,你不可能啥都要。大舍,是為了大得。
>> 巴菲特是如何不被繁忙的工作“殺死”的?因為他選擇做無情的優先排序者。你可以通過以下三步做優先排序。第一步:寫下你的25個目標。第二步:認真排序,選出你最迫切想實現的前5個目標。第三步: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在后20個目標上耗費精力,除非你已經成功完成前5個目標。
>> 最近有新電影上映,特別好看,但你別去看;最近有本書特別好,但你別去看;周末有朋友約你去吃飯,進行社交活動挺好,但你最好別去了;你之前買的好課應該聽完,但最好先別聽了;你其他的學習計劃,最好暫停一下……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看完這節內容,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戰略上花的時間太少了,以至于一直忙忙碌碌卻始終碌碌無為?你可以拿一張紙畫一畫未來三五年你對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要實現這些期待,做事的戰略排序應該是什么樣的?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哪里?哪些是你接下來要放棄的?
第四節 借勢思維:框架大于勤奮,所有成長均需借勢
>> 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力量還是小,所以在做選擇時一定要學會借勢。位置決定命運,你要把自己放在擁有巨大勢能的位置上,借勢而起。一提到借勢,我就想到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 雷軍才告訴獵豹創始人傅盛:“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在于你有多強,而在于你要順勢而為,于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 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也是借勢。一個會借勢的人,會十倍、百倍、千倍、萬倍地增強自己的力量。真正優秀的人,會從一切能汲取營養的人身上借勢。因為不管你想借某家公司、某個平臺還是某個資源的勢,它背后都站著一個人。你與這個人搞好了關系,就撬動了這個人擁有的資源。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看完這節內容,你可以思考一下,接下來你可以優化的框架有哪些?你準備怎么做?
第五節 原動力思維:你學得了別人的勤奮,學不了別人的動機
>> 拼命干三天,90%的人都能做到;拼命干一年,只有10%的人能做到。
>> 原動力其實應該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知和期望,它很強大,在它的驅動下,你可以堅持做某事,克服很多困難去做成某事
>> 要改變原動力,你就要學會給自己“升階”:“升階”你的目標,“升階”你的同行者,“升階”你的社交圈層,這些“升階”會不斷強化你的原動力。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看完這節內容,思考一下,你現在的工作的原動力是什么?你有沒有經歷過原動力的迭代?有沒有可能繼續迭代?
第二章 解鎖人生更優解
>> 錢不是唯一的成本,時間、決策、情感、機會、信任、心情等,都是成本。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看完這節內容,你對成本這個概念有了怎樣的認知?成本思維可以讓你在哪些事情上做得更好?你準備如何行動?
第二節 利他思維:所有傷害都是相互的,所有利他都是利己的
>> 力總是成對出現的,人和人之間的傷害都是相互的。
>> 一個人想要成長得快,發展得好,一是不要傷害別人,二是要學會刻意地做利他的事。弱者互相傷害,而強者互相扶持,做彼此的成長杠桿,共生共贏。最后我想說:利他,本身也是一種自信。思考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看完這節內容,你是否對傷害和利他有了新的認知?歡迎分享你的思考,更歡迎分享你這方面的故事和經歷。分享的過程也是反思、復盤的過程。
第三節 多維思維:為啥我比你強很多,但賺得比你少很多
>> 多維思維是一種競爭思維,人比拼的,永遠是綜合能力。
>>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很內向、很容易緊張的人,之前我微信聊天時都不敢發語音,更別說讓我上臺講課了,但我愿意拓展這個維度。我第一次講線下課之前,看了網上很多演講視頻,還買了很多演講課程去聽,在家里對著墻練習了很久。我練習講段子,練習呼吸,練習怎么讓自己裝作很放松的樣子,我到現在也沒練到完美的程度,但我敢站上講臺。甚至,我還做了很多場視頻直播。最初我一聽要讓我做視頻直播,我都會緊張得冒汗,但我還是去做了,這就是拓展維度。我做了很多失敗的直播,但如果不去拓展,那么我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到今天,我已經可以很自如地做視頻直播了。我在線下講課時,“顏值”不高,普通話也不標準,臨場反應也不快,那我要拓展什么維度呢?想來想去,我決定干脆放下一切,做個最沒包袱、最不裝、最真誠的老師。我是什么樣就呈現什么樣,所以學生覺得我很真誠、很接地氣,他們覺得跟我沒距離。有次線下課,有個學生在群里給我總結了八個字:凡人形象,大師品格。其他學生說總結得太好了。總之,你總可以找到一個屬于你的維度。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請你試著用多維思維解釋一個“通過多維競爭勝出”的案例,這個案例可以與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產品、一家店,或者一家公司有關,你也可以講講你接下來將如何用多維思維升級自己的競爭力。
第四節 專注思維:只有專注,才能同時做好很多事
>> 注意思考,這段話背后有兩層意思:第一, 一開始你要專注,這樣才能把一鍋水燒沸;第二,水燒沸后,只要維持小火,水就能維持沸騰。其實這就是專注帶來的效果。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迭代了專注思維之后,你接下來最想優化的行動是什么?
第三章 透過現象看本質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迭代了真實思維之后,你可以思考一下,在哪些方面,你因為收到了正向的真實反饋而做到了持續成長?在哪些方面,你缺少真實反饋?
第二節 結果思維:拿不到結果的高效,是最大的懶惰
>> 什么是人才?人才不是有苦勞的人,而是有功勞的人。前者比較注重“我做了多少事情”,后者更著重“我拿到多少結果”。所以,人才就是能交付結果的人。
>> 拿不到結果的高效,是最大的懶惰很多人認為自己做事效率高,比如:我今天上午打了100個銷售電話;我這周完成了20家企業客戶的拜訪;我每天聽三節寫作課,日更2 000字;我今年讀了100本書;我每天工作15小時,學習到晚上12點;……這些事是應該做的嗎?做是應該的,不做也是應該的,只有拿不到結果是不應該的。既然結果是最重要的,那么你更應該問的是:我今天的銷售額是多少?我這個月搞定了幾家客戶?我這個月寫作水平提升了多少?我這個月讀書、學習的成果是什么?我掌握了多少知識?我學會了什么技能?如果對這些問題避而不談,那么你在做這些事時越高效就會越懶惰。你不關心真正的目標,最終只不過是自我感動
>> 我從不問自己是否足夠努力、每天工作多少時間、有多拼命。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形式,容易讓人自我感動。我問的更多的是:我如何能拿到結果
>> 每個人下班時都可以問自己一句:我在公司待了一整天、10小時甚至12小時,我都達成了什么目標?拿到了什么結果?
>> 我們要辦個活動,你定做1 000冊筆記本吧。”員工回答收到,然后去做筆記本了。實際上很多員工并不知道老板想要的結果是什么。若老板想要的結果是做1 000冊筆記本嗎?肯定不是啊,那只是手段。如果拿到你做的本子后,大家既不會拍照發朋友圈,又不想用,直接把本子扔到垃圾桶里,那么,你做了有什么用?怎么檢驗能否拿到結果?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把自己想象成結果承接方,問問自己:我做的這些東西,我自己愿意拿出去用嗎?自己企業的員工愿意用嗎?我愿意將這些東西送給家人、朋友嗎?我發的這條朋友圈消息有格調嗎?如果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你就要重新想,因為總不會大家都比你傻吧。在工作中,你要學會區分手段和目標。
>> 很多人談渠道、做銷售,一上午打200個電話,這不是重要的,你搞定5個客戶才是真正的目標。你從打第一個電話開始,就要在心里默念“搞定他,搞定他”,而不是“打完,下一個;打完,下一個”,否則你不是成了行尸走肉了嗎?成長中也是如此,很多人會把手段當成目標。比如有人給自己設定“今晚10點到12點,一定要讀完這40頁書”,在那兩個小時里,他的行為導向就是“讀完”。如果他發現一個半小時了才讀了20頁,那么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里,他就會人為加速,根本不管閱讀的效果,“在半小時內讀完剩下的20頁”成了行為重點。這不是跑偏了嗎?他真正的目標,應該是“閱讀—吸收—成長”,而非“讀完”。
>> 不以行動結束為目標,以拿到結果為終點我有個寫作課學員,他問:“粥老師,我把你的寫作課認真聽了,在這個過程中也認真思考了,為什么感覺還是不太懂新媒體寫作?”我說:“你再聽一遍,再琢磨一遍。”過了一個月,他又問:“粥老師,我花了很長時間又學了一遍,學完第二遍感覺明顯好多了,確實學到很多。但是我在動筆寫文章時,感覺還是一臉茫然,我該怎么辦?”我說:“你在做選題時,再把選題課聽一遍;你在寫標題時,再把標題課聽一遍;你在搭建文章框架時,再把框架課聽一遍。把學到的馬上用在實踐上,如果實踐中出問題了,那就再學一下。”練習,就是“訓練+學習”。過了兩個月,他非常開心地對我說:“感覺自己開竅了,寫文章很有感覺了。”所以,你在聽一門課時,到底應該怎么聽?認真聽、邊聽邊思考是很好。但是如果你聽完一遍后沒學好,這次學習就不應該結束,你應該以拿到結果作為這次學習的終點。有些我覺得很有用的課,我都遠不止聽三遍。書也是,我會反復看,直到我領會它的精髓并能將之用于實踐。不僅學習如此,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迭代了結果思維后,請思考一下,在工作或學習中的哪些方面,你經常錯把手段當目標?在哪些方面,你只走過場,忘了追求結果?你要如何改進?
第三節 激勵思維:人被什么所激勵,就會為什么去賣命
>> 你是一個老板、領導,你要讓員工幫你做事;你是一個員工,你要讓同事幫你做事;你想推進一個項目,希望得到合作伙伴的支持;你在一個社群里,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擁護;你希望那個女孩喜歡你;你希望在朋友間更受歡迎;你想用戶一直追隨你……這些,都是你在試圖讓別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什么樣的方式最有效呢?答案是激勵對方。
>> 激勵思維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還有什么用法?我認為,你可以用它來激勵別人、贊美別人,讓別人變得更美好。總之,你要愿意做一個點亮別人的人。
>> 如果你經常真誠地贊美你的同事,他一定更愿意配合你;如果你真誠地贊美你的合作伙伴,他一定也能感受到你的魅力;如果你周圍的朋友更多的是在拼命地秀自己,而你做一個愿意贊美朋友的人,你一定更受歡迎;如果你喜歡誰,就要勇敢、直接地贊美對方,因為人更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這些都是激勵思維的魔力,你要成為一個善于點亮別人的人。你在點亮別人的時候,同時點亮了自己。
>> 驅動別人,驅動自己,驅動一切資源為己所用,最有力量的方式就是激勵,同時也要避免錯誤激勵帶來的破壞力。思考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升級了激勵思維后,你就會明白,推動別人向前最好的方式是激勵。現在我想問你:如果你想成為同事、朋友中最值得幫助的人,你應該如何使用激勵思維幫你達成這一點?請你列出一些具體的行動。
第四節 復利思維:凡可積累,皆有復利
>> 什么是增強回路?我們前面講過,一件事的因能夠強化果,果反過來又強化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地循環增強,這就是增強回路。
>> 我翻看一本書的時候,會使勁開動腦筋,盡力去想一些問題。第一,有沒有可能根據這些內容做個選題,寫公眾號文章?第二,有沒有特別適合在我的社群里給大家分享的知識?第三,有沒有特別適合放在我的課里的觀點和案例?
>> 如果你現在的綜合能力是1,根據你付出的不同,加上復利的作用,可能會出現三種結局。第一種,你每天按部就班,按照慣性工作,停在舒適區,一點進步都沒有,一年后你的綜合能力是多少?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1,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你不前進,但別人在進步,你也相當于在后退。第二種,你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每天都處于學習狀態,在工作上也會進行刻意練習,每日都處于精進狀態,假設你每天成長1%,一年后你的綜合能力是多少?答案是37.78(1.01365≈37.78)。第三種,你不光不進步、不保持現有水平,還自甘墮落,在做本該做好的事時也各種敷衍,更別提學習和成長了,假設你每天退步1%,一年后你的綜合能力是多少?答案是0.026(0.99365≈0.026)。
第五節 環境思維:人是環境的產物,你必須持續優化環境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看完這節內容,你準備怎樣優化自己的成長環境?請簡單列一個行動清單。
第五章 個人發展靠經營
>> 有個概念叫“角色定位”,根據角色定位,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按那種人的方式行動。
>>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你可以思考一下,你應該給兩年后的自己定個什么價?然后倒推一下,你現在應該怎么做,到時候那個定價才會變成一個合理的價格。
第二節 品牌思維:一個人審視自己行為的底層邏輯
>> 既然個人品牌人人都有,既然無論你打不打造,個人品牌都會形成,那么我們何不把它塑造得更好一點?怎么塑造個人品牌?方法很簡單,把個人品牌當作一種思維模型即可。你做任何事情、經營任何關系、解決任何問題,甚至在任何場合進行自我表達,都可以用個人品牌的思維審視自己:我這種做法對個人品牌而言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如果是加分項,那我就去做;如果是減分項,我就盡量不那樣做。
>> 每個人都是一個個人品牌,不管你想不想打造,你都會形成個人品牌。
>> 你對打造個人品牌有什么新的理解?哪些是過去沒有注意但現在要注意的
第三節 作品思維:做任何事情,都要積累代表作
>> 一個人越是默默無聞的時候,越要少包裝自己,越要沉下心來積累代表作。如果沒有代表作,你怎么包裝都不行;有了代表作,無論你去哪里,別人都會認可你。代表作不用多,而要真的好。
>> 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在你的工作崗位上,有沒有積累很多作品?接下來,你準備如何積累更多作品?
第四節 寫作思維:把個人能力封裝成內容產品,實現“10倍財富增長”
>> 寫作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通過這項技能,你可以把一切能力、經驗、知識、認識、思想等封裝成內容產品,讓無形的東西變得有形、可傳播、可出售、可復制,所以,寫作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要學習的高級技能。
>> 人生其實就是一段時間。從出生的那一刻,你就開始勻速地獲取屬于你的時間,直到你死去的那一刻,你才擁有自己這段時間的全部。你生來就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段時間。你一生獲取的全部其他財富,都是出售這段時間的所得。你這一生,就是一邊獲取時間,一邊售賣時間,一邊獲取財富的過程。因此,人生商業模式就是一個人出售自己時間的方式。
第五節 實戰思維:人生所有的美好結果,都不會自然發生
>> 這本書我已經盡可能寫得易于實踐,篩選思維、賽點思維、戰略思維、借勢思維、原動力思維、成本思維、利他思維、多維思維、專注思維、變量思維、真實思維、結果思維、激勵思維、復利思維、環境思維、迭代思維、動態思維、長期思維、周期思維、投資思維、市場思維、品牌思維、作品思維、寫作思維、實戰思維,
20210107 每天三件事,13/100
1、11:00~5:00起床第274天
2、閱讀、寫日記13/100
3、貼面膜,靠墻貼站5分鐘 13/100
昨日小確幸
1、昨天公公婆婆從老家回來了,進門的剎那,我的小兒熱情地抱住了每個人,爺爺奶奶哥哥姐姐你們來了,我好想你呀!與此同時我和我的大寶坐沙發上沒有動,我只是問了句您們吃飯了嗎?而大寶什么話都沒說一直坐在沙發上。此時讓我想起自己常常給大寶說教,要問人,主動和他們打招呼,我自己做到了嗎?雖然是一家人,我也應該站起來問,你們來啦,路上滑不滑?吃飯了吧?我想父母一次的身教強過無數次的說教吧!最好的教育是身教,孩子就是父母的復印件。
2、昨天老公走了,走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發了脾氣。一起的十點半給他打電話叫回來,給牛圈安土,他答應馬上來,接完電話又躺了半個小時,起來又是喝茶,我問他是否吃中午飯,這時他的回答是快點做,他等不住就走了,我火氣來了,你一天從早上起來要走,可是走了一天也沒走,在這里擺大老爺,孩子也不幫著看,家務也不干,我嫁給你到底圖的什么?我很生氣,但是他表現的很平和,對于我的牢騷,置之不理,他走了,事情就這么過去了,后來我想,我給他生氣不是因為他催我快點做飯,是我早上起來給他洗了件衣服,但他絲毫沒有提,于是我把事情擴大到,他是一個沒良心的人,他不愛我,我干的一切事情他都不看在眼里,而且只要來就是大老爺,趟沙發一動不動,我是他保姆嗎?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過一輩子,這樣值得嗎?于是無限生氣下去。通過這件事我得出別人給你幫的忙要及時看見,“看見就是降服”。比如上次我媽幫我洗了衣服,但是我什么都沒有說,以后決不可以。
3、昨晚婆婆說到窗簾破了一個大口子,公公說是我小兒用剪刀剪的,我說三歲小孩不會用剪刀,他硬說就是他,這時我的大寶說他看見是他哥哥(堂哥)剪的,公公立馬揪著他的耳朵質問去了,婆婆立馬拉著我大寶,讓她進去確認她看見了嗎?同樣的一件事情,兩個人有不同的行為,說明了什么問題呢?而我心里想的是窗簾都已經破了一個大洞了,再揪出是誰干的,打一頓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