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語病悟/朱玉昆
? ? ? ? ? 去年此時,當疾病這個朋友再次光臨我的時候,并且是那種帶點“小狀況”的疾病,讓我一下子警醒起來,原來生老病死離我們并不遠,它隨時可以惠顧我們,這不得不讓我再次深思: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活出生命的意義哪?
? ? ? ? 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都不是自愿的,所以一開始我們是沒有目標和方向的,也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我們才漸漸明白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們?yōu)槭裁炊?,我們將如何面對死?/p>
活在這世上的人沒有不想長生不死的,但這世界上自從有了人類之后,至今還沒有一個人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妒ソ?jīng)》里面講耶穌死而復活,三天后重回人間,可又有誰看見過復活的主。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理論告訴我們:活著的人有兩個生命,一個是物質(zhì)生命,一個是精神生命。我們大部分的人只經(jīng)歷了物質(zhì)的生命,從不知道人還有個精神的生命,而物質(zhì)的生命恰恰是無法永恒的。只有極少數(shù)人了解了精神的生命,掌握了精神的生命,活出了生命的永恒。當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在讀《論語》,孔子的精神生命就在這個人身上復活了;當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在讀《道德經(jīng)》,那么老子的精神生命就在這個人身上復活了;當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讀《佛經(jīng)》、讀《圣經(jīng)》,那么佛祖的精神生命、耶穌的精神生命就在這個人身上復活了,這就是一個人長生不死的真相所在。
? ? ? ? 為什么有的人能活出精神生命,而絕大多數(shù)人只活出了物質(zhì)生命哪?我在大量閱讀了古圣先賢的傳記和經(jīng)典后發(fā)現(xiàn):凡是能活出精神生命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忘我??鬃佑性疲撼劦?,夕死可矣。老子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佛經(jīng)講:一切有為法,如露如閃電,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忘我就是從物質(zhì)生命升華到精神生命,老子說:我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 ? ? ? 再往前延伸,我們發(fā)現(xiàn),忘我還不夠,要想得到精神生命的永恒,還要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完成自己的目標,你幫助的人越多,記得你的人就越多,你精神生命的存活期就越長,當你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當做是你的幫助對象時,你就可以永生不死了。正如宋代大思想家張載所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活法才能真正活出生命的意義來。
? ? ? ? 榜樣明確,目標清晰,我便有了仰止的高山了。自從事國學經(jīng)典教育以來,我便以古圣先賢為楷模,兢兢業(yè)業(yè),克勤克儉,舉步維謹,我知道:講臺不是舞臺,不可隨意發(fā)揮,盡情演繹,正如《道德經(jīng)》對學道之人的描述: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是,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我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塊墊腳石,能讓更多的人通過自己這塊墊腳石,登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殿堂。所以,一直以來,誠惶誠恐,未敢有一絲懈怠?;厥鬃哌^的路,略感欣慰。
? ? ? ? 展望未來,我覺得還有這樣幾件事要做;一,交幾個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二,再留幾塊墊腳石——出幾本書;三,能參與一個書院的建設(shè),完此心愿,此生無求。(朱玉昆)
廣告也是風景線↓
以上是本站截止本月收入,僅用于作者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