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shine
01
前天上班,監考,改試卷。一張160分的數學試卷,分A、B卷,其中B卷是競賽題,都是非常難的。大多數同學都只能拿九十多分,B卷基本都是0分。這一天,一個長得濃眉大眼的漂亮小姑娘,用不到一個小時就交卷了(考試時間是100分鐘)。我以為她和其他學生一樣,也是B卷基本不會做,都空著。沒想到改她的卷子發現B卷做對了8道題(一共10道題)。得了150分。
后來在和她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得知她還在上游泳班、書法班、鋼琴班、舞蹈班還有羽毛球班。這些都是我在大學才開始接觸、了解的內容啊。她比我早了七八年。由此,我也想到了教育的不公平性。在農村,小學、初中的孩子們課余時間都在想著怎么玩。與此同時,大城市的孩子們正在奔波于各種補習班。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 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里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02
雖然說,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一場考試,但仔細想想也未必。首先,在高考前的十幾年教育中,農村普通家庭學生享受到的教育資源與城市學生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是不可比的;其次,在參加高考之前,已經有約20%~40%的農村學生輟學或者去技術職業學院,他們連參加高考的機會都沒有,還有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重逐年下降也是一個證明。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一些農村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農村家長為了掙錢,也紛紛去到城市打工,造成農村有大量留守兒童,(外)祖父/母自然跟孩子有更多代溝,在思想觀念上更是不如城市的家長。
如此種種,進一步拉大了城鄉教育差距,從而經濟差距也會拉大,由此就會產生馬太效應。再看看英語水平,城市小孩兒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而農村的孩子直到初一才能正式開始學習英語。更為可怕的是,專業的英語教師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大學里,有些人可以不用復習輕松過四六級,有些人卻費盡精力也許只能飄過甚至掛掉。
解決城鄉教育差距問題的根本在于城鄉經濟的均衡發展,只要經濟實力在同一起跑線上,思想觀念才能有所同。不過這在目前的中國來看就是一個笑話。
盡管如此,又能怎樣?又關我屁事,哈哈哈。人生最重要的是快樂。反正我現在很快樂,有喜歡的工作,有很好的同事,有可愛的學生。而且,一個人短期的成功固然和其教育有關,但放之長遠更多的在于人生形成的經歷。也許奔波于各個輔導班的小孩是沒有滿山跑,田里蹲的“野小子”那樣豐富的生活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