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行,肉體很傷痛。從第一天暴走沙坪壩后,腳莫名從腳板心疼到腳踝,可能太久沒走那么多路咯,穿個拖板鞋兒,爬坡上坎兒,沒得共享單車,走路一瘸一拐,可以理解我的痛?摸摸索索拐到心理學部,hhhh剛好錯過一個感興趣的講座,我喜歡的主題,我喜歡的文化,我喜歡的……可惜錯過了,早上,還在床上養傷的時候就錯過了,錯過了,過了,了……
學院官微真心落后,連講座信息更新都沒有,盡是些又專又紅的報道,和自吹自擂的獲獎報告,沒有一點有用的。
為了高大上,就要拉距離,扮高冷,這不就是自己剛工作時候的gui樣子么?這不就是同門師妹在手下干活的shi樣子么?說不聽,自我迷戀的緊。摔點跟頭,有點悟性,才能覺醒!
不甘心啊,網搜其他講座,看了一下,這些研究真心無聊啊,時間和人格?信息還在加工,十多年前不都這些么?科學一小步,人類一大步,可心理學壓根就不是科學啊?搞這些有什么毛線用呢?實操吧,肯定不行啊,你的那些學科,哪個是實操的,你的課程設置哪個有操作性的,你的培養方式,哪個是就業式的?說研究吧,都炒歐美心理冷飯,都不是新聞了。原諒我義憤填膺,對比了現在上的美國碩士課程,即便是在線的,差的真的不是一星半點。。。。
門口貼紙導師組的研究生方向,當年的導師們還是帶著尷尬到無以復加,武不武,理不理的課題,心理健康,學校心理,心理咨詢,真尷尬哦,不臨床,何以咨詢?現在學校心理課就是思想品德課,相信我,是真的!當年的博士師兄也評上職稱開始帶小碩了,同樣的課題。。。。
學院也搞些一看就是噱頭的心理健康論壇,和我們在公司倒騰點活動博老板開心是一個性質,當年喜歡的一位導師簡介:精神分析專家……瞬間人設崩塌。十年前你搞精分,可以理解,畢竟信息閉塞,對外交流有限。現在稍微有點前沿意識都知道精分在歐美被如何詬病,咨詢技術沒有升級,更新,十幾年不變的課題,死板學術,有毒-_-。
一圈走下來,釋然了好多,對研究生三年,學無所獲,虛度光陰,碌碌無為,我一直無法完全原諒自己的痛。再一次確認,如果再學一次,我估計還是那個gui樣子啊,這種培養方式,太耗了!
想起4年前在復旦蹭了一堂本科生的心理課。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剛參加完CCCC的優質培訓,這堂課簡直叫我驚掉了下巴,仿佛回到90年代,上課風格90年代,課件很90年代,連數據都是90年代的,好一個穿越啊,老師! 怪不得下面玩手機,玩電腦,睡覺一片……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我的研究者導師們,很90年代,那個時候我開始釋然我的研究生逃學生涯,我的學無所獲,我的迷茫無措,我的閑散懶惰。
這次重慶行,有了遲到的領悟和double釋然,算作復盤?懵懵懂懂,迷迷糊糊考了心理學研究生,沒有規劃,沒有研究方向,只為了未完成的心愿,沒有目標,享受安逸,等著吃大鍋飯,墮落,自欺,白白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學術的,成長的,深造的。
注定要被現實教訓,過程很慘痛,也很寶貴,即便如此,皮實的我,還好還有機會回頭,反思,借鑒,參考,成長!
靜下來,回頭看一看,這培養我的地方,學科的特點,研究生培養的通病,有遺憾,有不完整,但畢竟磕磕碰碰不也走過了么?那些無措,無知,無力,無畏無一不在塑造今天的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點激動,有點怒其不爭,寫在離開重慶時!
ps. No.100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