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不久我帶孩子去湘西的鳳凰古城游玩。當天上午的行程安排是游覽大峽谷和苗寨,走進峽谷的路上有三、四個大約五六歲的當地孩子,看到游客來了就拿著一個木質的小掛件來向你兜售,問你買不買。如果你說不買,他就非常直接地說:“那你給我一塊錢吧”。一個小男孩跟在我的身后,同樣采用這樣的方式向我討要一元錢,我擺擺手告訴他“我沒有錢”,以為他會就此作罷。豈料小男孩雙手一摟,直接抱住我的腿不讓我走,大有“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的架勢。我問道“那你給我唱支歌吧,或者跳個舞也行,我可以給你錢”。小男孩搖搖頭,不知道是不會還是不愿意。我就說:“你什么都不會,那我怎么給你錢呢”?但小男孩依舊不依不饒地抱住我的腿。碰到如此讓人哭笑不得的場景,旁邊有幾個人就說:“不就一元錢嗎,給他就是了,何必讓自己如此狼狽呢”。他們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可我還是堅持沒有拿出錢來,正在僵持中,我們隊的當地導游跑上前來給我解圍,我才得以脫身。
? 事后我想,也許正是那些礙于面子或出于同情心的人們縱容了這種“強盜”行為,使得他們這些伎倆屢試不爽。一元錢是小事,可往往許多小事累積以后就變成大事,這些孩子長大以后成為怎樣的人可想而知。而每個街頭乞討孩子行為的背后都是他們父母或親戚祖輩教唆的,假如每次強行索要金錢都得逞的話,只會讓父母更加地堅持讓孩子去通過這樣的行為去不勞而獲,勢必會讓更多的孩子加入這樣乞討的行列。而孩子可能會覺得讀書并沒有什么用,我只要向別人去乞討就可以不勞而獲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導致這一切的,恰恰是那些“善良”的人。
? 一個善良的人想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可以通過一些合理的方式:將財物通過當地慈善機構或民生項目捐出;文具最好贈與當地學校或老師,通過學校發放給孩子,讓孩子們知道只有上學才能得到這些;鼓勵孩子們周末做些手工活,購買他們的手工藝品。
?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是善良? 。人人都希望擁有善良,也希望別人都善良待已。善良是一個人基本的配置,但缺乏思考和智慧,沒有原則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甚至可以說一種惡。
? 善良不是一種愿望,而是一種能力。僅僅心懷善意不夠,人還應有一種洞察識別人性中惡的能力,唯有理性的善良,才能真正幫助到應該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