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訂閱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加上剛看時沒認真,當作一般微信公眾號看了,到后面才認真起來,導致了我落后很久,到現在還沒有追上最新進度,不過沒關系,認真看、認真想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現在除了周六公布獲獎名單外,其他的文章都有做到留言。
當然不是一開始就寫留言,之前一直在做筆記,做筆記的過程中直接寫感想的,后來,做筆記有些浪費時間,就不做了,改為直接留言、思考,然后看到很多人說不知道怎么留言,沒什么可寫的,我便總結下自己的留言方法,給需要的朋友提供一種方法:
方法一:總結、歸納
對的,就是像學語文的時候,總結、歸納文章主旨大意一樣,將今天的文章總結一下,都說了哪幾點。
或許你會覺得這不是抄原文嗎?
我之前看別人的留言,看到很多人將文章重要的點拎出來,覺得這跟做筆記有什么區別?
可是,當我實在想不出感想,不知道怎么留言,也試著去總結的時候,發現自己實際上記得的并不多,基本上要重新再瀏覽一下文章(因為得到留言的時候是單獨的頁面,看不到文章,想不起來了,還得重新翻文章)。
自己讀完,總結自己記得的點,忘了就再看一遍再寫,直到寫出來重點,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能讓自己多看一遍,一舉兩得。
方法二:問問題
邊讀邊問,讀一段就問自己,這里老師說了什么?是什么意思?老師是傾向于什么的?比如,有一個類比,然后先不看正面的,先問自己,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啥?老師是同意這個例子的某人還是在諷刺?是批判還是贊同?
就這樣,一段一段往下讀,不斷問自己問題,讀懂一段再往下進行,慢慢地,就會發現,其實文章中有很多“看起來沒什么,仔細想才發現原來是這個意思……”。這時候,將你的感想寫出來,不就是很好的留言嗎?
方法三:回答問題
這個方法主要是適用于兩個情況:
每周第一遍文章都有問題,花時間仔細想這些問題,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
每周的問答環節,看到問題后,先試著自己回答,再看老師的回答,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還是有很多想法的。
方法四:聯系
其實只要不斷地想,總會聯系到自己的,自己的生活、工作、各種關系,自己之前做某事的想法,自己的情緒,然后再聯系他人,想想看自己的同事,朋友,比如說我現在看到‘世界是有生命’這一章,這幾天,我就一直在觀察自己的世界,自己周圍的人,他們對自己的態度,自己工作上的想法等等,然后再用文章中的觀點,‘你周圍人對你的反應,其實是你在他們身上的投影’,其實這句話我還不是特別理解,因為我其實是不太知道周圍人對我的反應的,所以就幾天就有留意觀察別人與我的互動,他們可否有不耐煩?可否有欲言又止?我說了什么后對方會這樣的反應,與我的預期相差很大,我是不是對他們就有這樣的看法,我為什么會覺得他們應該這樣這樣。。。
聯系,一定要學會聯系,所有的道理最終都是落到生活中及個人底層的觀念中去,才有用,所以,別只是看看,然后‘哦’,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其實,等你寫留言了,你就會發現,有些時候,本來真的是沒什么感想可寫,只是想簡單地總結一下,結果突然想到什么,然后一下子寫了好多好多,所以,開始寫吧,寫起來,就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