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對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歷史征程風云激蕩,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方成就了百年大黨的恢宏氣象。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凝聚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支持各界優秀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貢獻力量。
一、優化制度供給,廣納賢才
人才,是社會發展之根,是民族復興之源。做好人才工作首要條件就是發現人才,讓人才成為干事創業的根基。需要以更加積極的舉措發現人才,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以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指引,堅持人才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挖掘出一批創新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服務型人才,不斷充實社會發展的“人才庫”。通過制度建設培養和聚集更多優秀人才,激勵引導人才職業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不斷增強人才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
二、放眼長遠發展,精心育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當前整個社會對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培養人才不僅要強化外來人才的“輸血”功能,更要強化本土人才的“造血”功能,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長遠的人才戰略,要充分遵循人才成長客觀規律,根據不同的發展類型和人才需求,有針對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為人才發揮聰明才智營造寬松環境。要堅持正確的人才培養方向,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密圍繞黨的人才工作大局,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最廣泛地團結、凝聚青年人才,為黨的事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
三、開辟嶄新路徑,大膽用才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要有凝心聚力辦大事的自信,要把最好的資源凝聚起來,發揮各類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對于人才,一旦認準,就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為其提供施展才能、實現抱負的用武之地。給人才搭建干事創業舞臺,讓人才盡展其才,充分實現自我價值,才能確保人才不斷,事業永新。讓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我們就能把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