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運營?

前幾周黃有璨老師在一塊聽聽上做了一次名為《未來商業世界最值錢的一項能力》的直播,對于“運營是什么、和傳統運營有什么區別、應該如何界定運營職能”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這幾個問題在三節課的課堂中也一直被反復提及。

由于一個公司業務形態、產品特點、公司所處階段的差異,導致運營的工作千差萬別,即使是同樣的“內容運營”,在不同的產品內容生態下,其工作內容也會大相徑庭。這就導致了很多企業管理者、運營從業者的一些疑惑——“運營到底是什么?”“該如何去尋找一個合適的運營人?”。

作為一個旁觀者(本身沒有從事運營工作),我也想來談一談我對“運營是什么”的看法。作為一名用戶,體驗了這么多產品,看到了很多刷屏級、現象級的運營案例,每天都在通過各種各樣的運營手段與使用的互聯網產品發生著某些聯系。因此,或許我也可以換一個視角,從用戶的角度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連接用戶和產品的橋梁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用在互聯網產品上面恐怕已經不太合適。各種在不同場景下滿足用戶各類需求的產品層出不窮,同類型的產品一抓一大把,讓人眼花繚亂。在這種競爭激烈且同質化較為嚴重的市場環境下,一個優秀的產品如何精準定位突出重圍,考驗的就是運營的功力。一個APP被開發出來之后,要通過什么樣的手段能夠最快讓用戶知曉,怎樣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向用戶傳遞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才能更精準地抓住目標用戶痛點并在對應場景下滿足其相應需求…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運營的“巧手”。

互聯網這條“巷子”太深了,而且這巷子里也不乏大量的“好酒”。這時候運營就需要去排除萬難,把酒“推出去”,把用戶“拉近來”,成為兩者中間重要的“牽線人”。

同樣地,用戶也需要運營去有效地引導。產品那么多,到底選哪個,哪個更適合我、更能滿足我的需求…省去用戶的選擇成本,告訴他們“這個產品是你要的,這個產品能幫助你解決某些問題”,這就是運營需要做的。或許是一條文案,或許是一次促銷活動,或許是廣告投放、SEO……所有這些都是運營在企圖降低用戶的選擇成本,大聲高呼“來我這,我這有好東西”。

一個用繩命在向你安利的小伙伴

黃有璨將運營總結為為“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和資源投入,讓一件事得以良性運轉”。由于每個公司的業務類型,產品特點和對應場景,針對目標用戶人群的不同,其所對應的“一些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和資源投入”就會有所不同。

正是因為如此,運營是一個高度不標準的、有些“雜”的崗位。但即便是工作內容高度不標準,不同的產品其運營策略、手段及方式五花八門,但從結果導向來看,運營的最終目的仍萬變不離其宗,即用戶獲取和用戶維系

為了達到獲取和維系用戶的目的,公眾號、push通知、EDM、短信、各種廣告位…運營的小伙伴們在用繩命與用戶進行持續高頻的聯系。他們總是能夠精準抓住用戶的各種痛點并且精通各種用戶心理,或是一條幾十字的push,或是一篇洋洋灑灑的軟文,總之他們擅長利用一切手段向你“安利”——“沒用過嗎,快來用吧”、“用了嗎,感覺如何”、“別走啊,我們又有新動作了”。

通過這一系列的運營手段,我們就被牢牢地“黏”在了產品上。

超級“事兒媽”

運營還是一個超級事兒媽。活動、熱點一個都不能少,甩段子、講情懷、博眼球、抓痛點…每個月不搞點事情他們渾身就不舒服。

在一個用戶注意力稀缺的大環境下,如何能夠獲取更多用戶的時間博取用戶更多的注意力,如何能夠與用戶建立更深的聯系,如何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這些問題都會讓這群事兒媽們煞費苦心。

一個梗用過再用就沒那么大效果了;一個創意別人做過了你再做就會有跟風的嫌疑;一個熱點追的不及時,用戶的討論熱潮都過了你才推出來就尷尬了…所以運營的小伙伴們不得不總是保持著120分高漲的熱情、極高的敏感度和超強的執行力,時不時搞點事情,做點新聞,去保持用戶的活躍度。


所以,在我的理解上,運營可以看成是通過各種手段和形式連接產品與用戶的工作。既要從產品的角度出發,圍繞其核心價值,去完成產品的一系列目的;也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維護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幫助產品更好地完成優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