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新學期,教體局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我認為是抓住了小學教育的牛鼻子。本人,自然身體力行。作為年級主任,我帶領我們年級全體老師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制定出了二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著力從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我們每月一個重點,開學第一個月,落實學習習慣。十月份,落實生活習慣。十一月份,落實文明習慣,十二月份,落實綜合習慣。當然,幾方面的習慣絕不是孤立來抓,而是每個月有所側重。作為班主任,我首先在自己的班級開展了行之有效的習慣養成教育。我有一個指導思想——教育學生學會為自己負責。
開學伊始,我重點落實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里有一條:準備學具,愛惜書本。我是這么來落實的。
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家長群里常有這樣的微信內容:潘老師,XXX的XX書(作業本或學具或紅領巾)忘帶了,我把它放在門衛室了,請提醒孩子下課去領。以往,看到這樣的信息我往往第一時間告訴學生,唯恐耽誤孩子們使用。本學期,開學第一天我就給孩子們講:“我們已經上二年級了,應該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每晚寫完作業,先整理學具。再看看課程表,第二天都有什么課程,準備好必備用品。誰再讓家里人往學校送學具誰就不是體貼父母的好孩子。我們長大了,應該學會自己負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隨后又在家長群里發了一則公告“老師在校期間公務繁忙,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關注微信,因此,您所發的提醒孩子到門衛室取學具之類的信息我可能放了學才會看到。溫馨提示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您不必事必躬親。”信息發出后,微信群里再沒有此類信息,而孩子們也極少有忘帶作業或學具的現象。學會為自己負責,就要從收拾學具這樣的小事做起。
相信不少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學期還未結束,個別學生的語文書已爛的不像樣子,看看書里的記錄,也是隨心所欲,字寫得不像字,甚至有的亂涂亂畫,令人痛心不已。教育學生愛惜課本,是我班學習習慣培養的一項內容。開學伊始,我就宣布,本學期末,班里要進行最美課本評選,當選最美課本,有三個條件:一、書完好無缺,無卷角兒;二、保持每頁的干凈整潔;三、寫在書上的每個字都要工整,力求美觀。這樣以來,不管是在書上描紅仿寫,還是在字格外邊組詞,學生都比較用心,有的孩子在字格外組詞,也排列的整整齊齊。每當有孩子想應付書寫時,同桌都會及時提醒:“你不想評選最美課本了?”
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有重要的一條,即每天閱讀課外書的習慣。這個,主要靠影響。語文教師,自己首先應是個讀書人,孩子們每天看自己的老師、自己的父母手不釋卷,耳濡目染中他也會拿起書來讀。這個暑假,我日不間斷讀了閆學老師兩本專著《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我把自己朗讀的錄音發在了我的微信朋友圈,也挑選了適合家長們聽的發到了家長群,沒想到,一開學,我就驚訝地發現,趙悅同、徐宇浩也有了自己的電臺,讀得還真不錯。漸漸地,“調皮蛋兒”王爍熠也加入進來了,他開始了整本書的閱讀,每天錄一篇,有時錄兩篇。漸漸的,更多的同學都讀起來了。真好啊!每晚臨睡前,聽孩子們朗讀成了一種享受。我很詫異,有些成語是孩子們到了五六年級才會學習到的,他們竟然讀得那么有味道,仿佛他們不單單讀準了這些字的音,還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有些長句子,他們斷句那么自然。有些對話,他們讀得那么夸張,但是,在你聽來,那些孩子式的夸張竟是那么妥帖,真覺得這個地方不這么讀還真出不來這個味兒!孩子們比我厲害!讀著讀著,識字量就大了;讀著讀著,語感就有了;讀著讀著,讀書,就和吃飯睡覺一樣,成了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了。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微信群里曬曬各家的書柜吧!看看更多的孩子都在讀什么書,也讓家長們互相有個參考。有了想法,馬上行動,我先拋磚引玉,貼出了我的書柜,不一會兒,跟帖紛至沓來。我挨個兒看了一遍(圖片兒放大了看,便于看見書脊),多數家庭的書架上的書籍單一而匱乏,大多是橫排一列兒童讀物,這些書多是市面上的暢銷兒童文學讀物。有幾位同學的圖書雖是童書,但是,門類齊全,童話、詩歌、散文,各種繪本,科學探秘,歷史故事,應有盡有。幾位教師子女家里的藏書從數量和質量上明顯具有優勢。最讓我驚異也是意料之中的是呂宛逸家的藏書,三口之家各有各的書柜,且每人的書柜都堪稱一個小型圖書館!腹有詩書氣自華,難怪,見過小宛逸的人沒有不喜歡她的,哪怕,只見過一面!一個小小的曬書活動在我和家長的心里都激起了漣漪。第二天晨會上,我給孩子們講了自己的感受,并問那些沒有曬書的孩子有何想法?李昊曈站起來,欲言又止,我鼓勵他但說無妨,他不好意思地說道:“老師,其實我家里藏書可多!我媽媽沒有發照片,原因只有一個字——臟!自從有了我弟弟,家里就全亂了套。哪哪兒都是臟、亂!媽媽也想發,沒好意思發。”“是的,是的,我家也是這個原因沒有發!老師,你是知道的,我也是剛添了個弟弟!”黃靖坤連忙補充。他的話音未落,又有幾個同學隨聲附和,七嘴八舌表達同一個意思——都是二孩惹的禍!我笑而不語,耐心聽他們說完,我說了一句:“你們的媽媽可真不容易啊——別人的媽媽照看一個,你們的媽媽多了一倍的工作量。”話剛落音,馬上有同學識趣兒地說:“我們也有手,我們可以自己整理啊!”上個周末,我們的家長群里發了三張圖片,還附有文字說明:老師,這是我的書桌。平時,我太忙,沒有時間整理。這個周末,我大整了一遍。看著照片上擦拭一新的書桌,書桌上碼得整整齊齊的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學具,我由衷地欣慰,不由得為他點了三個贊!不一會兒,發過來一條語音,是黃靖坤的聲音“老師,以后我每周六都會整理一遍書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無痕”。我想,這“無痕”源自老師的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