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上千家零食店雨后春筍般迅速攻占了深圳市的大街小巷,出現許多城中村一條主街道上就能有四五家零食店并存的壯觀景象,零食店主打一個種類多價格低,同樣的東西,要比普通商超便宜許多,一年過去了,這股勢頭稍稍放緩,也許是這座城市的零食店已趨于飽和,于是2025年又出現了另一匹攻陷深圳餐飲業的黑馬——社區廚房。
吃飯是人活著的頭等大事,不論你是什么身份,處在什么地位,不吃飯就得餓死,沒有特權。在深圳,成千上萬的打工人聚集于此,一日三餐,最費心思,許多人是沒有時間悠閑著在家做四菜一湯的,甚至不少人的出租屋里都沒有廚房,他們就剩下兩個選擇:外賣和快餐。
快餐店遍布深圳大街小巷各個角落,有人居住的地方就能開店,廣義的快餐店當然不止是盒飯,滿大街的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隆江豬腳飯、國福麻辣燙,這些都算是快餐,但傳統意義上我們提到快餐時候率先想到的還是盒飯,是米飯加炒菜的盒飯。
絕大多數快餐店都是按照一定數字以內的葷素搭配來收費,比如一葷兩素、兩葷兩素,菜量往往給得很足,米飯也是不限量供應,加上免費的粥湯,這一點很受打工人青睞,往常我要個兩葷兩素,十四塊錢足夠吃飽,有時打菜的阿姨多給些,會吃撐,但這樣的快餐店在今年忽然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門面裝修一新的“社區廚房”,方圓三百米內必有一家。
新型快餐社區廚房主打一個明廚亮灶的賣點,廚灶跟用餐區域中間只隔著一道擺放菜品的桌臺,廚師就在顧客眼皮子底下現炒現做,出鍋就擺上桌臺供食客選取,菜品一般會有二三十種,單論賣相上也確實更精致干凈一些,菜價是固定單價,稱重結算,通常都在三塊錢一兩左右,不論葷素,米飯另算兩塊錢,按照以前在快餐店的飯量來吃,一頓下來至少二十幾塊打底,稍稍嘴饞多吃幾口菜就三十多了,一頓飯錢頂過去兩頓,像我這種窮鬼就有點扛不住了,所以就得少吃點,倒是很會配合國家讓人減肥的號召。
其實最近幾年的快餐店很多也已經采用了明廚亮灶的裝修和經營方式,營養健康基本都能做到,最主要的是價格很適合我們這種工資不高的牛馬,之前常去的幾家快餐店都很干凈,周圍的環衛工人和下了班的打工人總能將快餐店坐滿。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看,社區廚房的飯菜在口感上跟以前的快餐店相比也并未好多少,他們的創新主要在一個定位和定價,頂多是裝修升級,用餐環境稍好了些,說白了就是割打工人的韭菜吧,但這一手很管用,因為你沒辦法,總不能不吃飯,當全深圳的快餐店都變成社區廚房的時候,留給打工人的選項已經不多了,除非去修仙咯。
只不過升級之后的社區廚房很少見環衛工人進來了,大多都是年輕一些的打工族。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本牛馬只要花些心思去尋找,總還會找到一兩個便宜些的,昨天就在一公里之外看到一家不稱重計價的快餐店,不僅如此,還是定價不限量,食客就不再清一色的年輕打工族,我去的時候里面快坐滿了,有環衛工,村里的保安,附近打零工的工人,帶著孩子的家長,好多或許還正在找工作的年輕人,這才算是生動的煙火氣息吧。
說起來盒飯快餐還不是最后一個淪陷的打工人陣地,這幾年都在吐槽某福家的麻辣燙,稍稍夾點菜上秤一稱就是三四十塊;拉面也都是二十來塊起步了,且點綴在中間的牛肉紗薄如蟬翼只能聞個味,牙縫都不屑一塞;沙縣小吃也不小,之前六塊錢的炒米粉一路到了八塊、十塊、十幾塊,前天去吃午飯,一碗榨菜面,一籠蒸餃,一個綠豆湯,吃完算賬收了我二十五塊錢,這還是當初那個親民接地氣的沙縣小吃嗎,改叫殺縣小吃吧。
在深圳這個大城市,似乎除了打工人的工資,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這樣說完,估計肯定有一大群俠客們會來嘲諷了:“你這點工資在深圳混什么?”“工資低趕緊走啊,活該。”“飯都吃不起真廢物啊”。大約也是看慣了抖音上的高質量國民生活,我倒是有些好奇,這座城市里一千七八百萬的常住人口,真的都是月入幾萬的精致上班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