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原諒我給自己的小文起了個論文的名字,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讓眾看官見笑了。
作為一個擁有56個民族、5000多年歷史的廣闊國家,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說法,用夸張的手法突出地區(qū)之間差異性之多之大。上周堂姐在煙臺海邊的一個漁村結婚,我才真正領略到不同地方的婚俗民俗的差異。說來其實有趣的很。
我家在魯北的東營,號稱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靠勝利油田發(fā)展起來,沒有什么歷史,風俗也偏現(xiàn)代化,特色很少。古代的“三書六禮”在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不多,現(xiàn)在有的就是問名、納征、請期、親迎。顧名思義,就是說,男方父母會提前請人給新人合八字,然后會“送大禮”,也就是送“彩禮錢”,同時會送來讓人看好的吉時,包括大喜之日需要什么屬相的男女送賓,幾點幾分到女方家,幾時離開女方家,都用濃墨寫在紅紙上。同時,男方還會送來一套紅色枕巾或者毛巾,叫“換手巾”,也有地方會送兩只活雞,還有是需要送一只紅色的行李箱,里面也是放紅色毛巾等日用品或新娘的衣服。還要給新娘買首飾,如果新娘不想要,就直接給買首飾的錢。這時候,男女方大家族都聚一起吃飯,這就算是訂婚了。當然也有更隆重的,視家庭情況而定。
大婚這天習俗會繁瑣些,新郎去新娘家接親,照例要被新娘的閨蜜團好好收拾一番。首先要撒紅包,用盡一切手段沖進門去,據(jù)說最好的辦法是新郎帶一群壯漢,把女方的閨蜜團嚇倒。但我這種見多識廣的,一般不會輕易被嚇到。但我心善,只要紅包夠了,就會主動給開。進來之后得先求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郎要使出十八般武藝才能通過閨蜜團的考驗。什么俯臥撐啊,唱歌跳舞扮小天鵝啊,回答各種刁鉆古怪的問題啊,等等。這時才發(fā)現(xiàn)當女生挺好的,畢竟這輩子不會有這么出糗的一天,關鍵還要被錄下來傳給子孫后代看,那真的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求婚成功后,新郎就迎來這輩子最風光的一天,坐在丈母娘家的客廳里吃一頓女婿宴。這時候他就是全場的焦點,還有一些長輩給頻頻勸酒,喝不喝呢,那也得看個人的酒量。萬一一個不小心,喝多了,那媳婦可就娶不成了。
酒足飯飽以后,要找新娘的鞋,那都是提前藏好的,照例要用紅包才能讓閨蜜團提供者線索和答案。其實結婚這天,新郎要掏出無數(shù)個紅包,而且要從低面值到高面值不等,真是個技術活兒。先不說你得算清楚用了多少剩多少吧,還得“看人下菜碟”,普通堵門不用給太大的,但藏鞋的那個至少得給100的。還有,新娘如果有親弟弟或者妹妹,你想帶走人家姐姐,掂量著點給多少人家才肯放人吧~
新娘被接走之前,母親會讓她“抓錢”,寓意著以后女兒不缺吃穿,有錢花。一般女孩會比較羞澀,象征性地伸一下手。但有句老話說,“閨女外向,自然現(xiàn)象”,意思是說啊,女孩子長大了要嫁人,就會向著婆家了。所以大堂姐結婚的時候是很不客氣地抓錢的,抓三次,每次抓來放新郎口袋里。看來,以后一定得讓老媽多放點紅色毛爺爺,一次性多抓些,帶著娘家的錢回去買糖吃。
以上這些習俗,膠東也都有,相差并不大。但是接走新娘以后,煙臺流行去海邊或者公園外拍,有婚慶公司組織,攝影師拍出的效果都很不錯。東營這邊早些年有種新娘從哪邊上車,臉朝哪個方向,都是讓人算好的,路上不能改變,也不能下車。但隨著時代發(fā)展,很多新娘已經(jīng)不管這個,怎么高興怎么來。
總的來說,結婚前期準備及接新娘環(huán)節(jié),膠東和魯北兩地差異不大。但值得一說的是,魯北這邊彩禮錢比較多,從八萬到二十幾萬不等,大部分由新人自己決定這些錢要怎么花。但有的縣區(qū)女方父母會把彩禮錢留下養(yǎng)老,其他的地方是女方父母會再加一點由新娘帶到婆家。而膠東大部分地方彩禮錢比較少,因為流行女方陪嫁很多,據(jù)說威海一帶的女孩子壓力特別大,需要攢很多嫁妝錢。
本來想隨便寫寫,一動筆卻發(fā)現(xiàn)要寫要調查的東西很多,而主要的差異其實體現(xiàn)在接完新娘以后的程序上。今天只能寫這點,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