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了Maeshall B.Rosenberg的《非暴力溝通》。
這本書原先就聽過,印象非常深刻,如果能熟練運用里面的4步,就能讓自己的“言值”立馬飆升。
1、只觀察,不評判
這一點,就非常難,萬能句式:我剛才注意到。。。
日常溝通中,我們習慣性地去評判身邊的人事物,好像是大腦的一個自動裝置。
比如,當你看到你的老公在陪娃的時候經常低頭看手機,你可能直接扔過去一句:你怎么老看手機啊,陪娃的時候看手機,影響不好”。他聽了肯定不好受,立馬跳起來反駁:你自己也經常看手機,怎么還說我?“
或許換個說法:我剛才注意到你在過去20分鐘里,差不多18分鐘是看自己的手機,2次抬頭看了下娃。
也許這樣的方式,會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要克服評判這個思維和語言習慣,需要刻意練習,持續地練習自己的說話方式,經常使用萬能句式,讓大腦冷靜下來,不再無意識自動駕駛。
2、只說感受,不說看法
這一點,真的也很難,萬能句式:我感覺。。。。。
比如你在單位受了委屈,很想找個人傾訴,而你的老公可能沒有察覺到這點,一個勁的跟你討論他自己工作上的事。這個時候,你可能氣不打一處來,“你怎么老是自我為中心,老在說自己的事,看不見我現在很難過”
也許換個說法:其實,我現在真的很委屈,很難過,感覺內心很孤單,很需要有人能聽我說說內心的想法。
勇敢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評判他人,是打開我們人際關系的一扇窗戶。讓別人更好地看見你,加強彼此的情感鏈接,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支持和肯定。
3、只請求,不命令
很多人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很多時候往往以抱怨的方式說出來。
比如,你很想要自己的愛人能給予多一點的陪伴,但說出口的話是:你只知道成天應酬,從來不陪我!請求瞬間變成了指責和抱怨。
書中有一句話,印象深刻:一個人生氣,一定是他在某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要在上述第二步說出感受的基礎上,表達出自己的真實需求。并且,在涉及到第四步:請求幫助時,一定要明確要求,明確自己想要跟對方溝通的目標。“我是想得到你的傾聽,還是希望得到你的建議”。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想要對方的傾聽,而并不需要對方排山倒海的建議,其實那些建議我們自己的頭腦里早就有了。當我們只需要傾聽,安靜的傾聽時,完全可以直接告訴對方:我只需要你擁抱我,靜靜地聽我說一說內心的感受。
總結一下:作者在《非暴力溝通》中講了最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永遠有選擇的余地。在溝通里,第一步:選擇觀察;第二步:選擇體會和表達感受;第三步:選擇表達需求;第四步:選擇請求幫助,說出具體的要求,讓對方了解你真實的需要。
如果能多多運用以上四步,我們離幸福的生活肯定越來越近。這樣的“言值”,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