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新晉級媽媽,疲憊還沒消失,就迎來了第一波焦慮:寶寶出生7天后黃疸指數超標,額頭測量達到21mg/dl(足月兒超過12mg/dl即被視為病理性黃疸),醫生建議住院藍光治療。
剛經歷了痛不欲生的生產,最大的安慰就是迎來這個小生命。心肝寶貝一樣對待,誰能接受出院沒幾天又要把寶寶獨自放到醫院?聽到這個消息,生產時一滴眼淚都沒有掉的朋友哭的七零八落。
去還是不去?難決定。不去吧,已經完全被醫生的態度嚇到了,醫生堅持建議藍光治療。朋友也從網上查了資料“超過18mg/dl膽紅素腦病(核黃疸)的幾率較高,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易遺留后遺癥。”,萬一因為一時心軟耽誤治療造成不可逆轉后果怎么辦?
各種信息攪在一起,新媽媽根本不能好好坐月子了!
寶寶出生黃疸指數高,變小黃人,到底應該怎么辦?
正好我的寶寶出生的時候,也因為黃疸的問題折騰了一個月。我這個過來人和朋友講了自己當時為了打敗黃疸經歷的不安和所做的努力,各位遇到問題的寶媽可以做參考。當然,遇見任何不能確定的情況,還是要去醫院,聽從醫生的建議。
我寶剖腹出生,4天即將出院的時候,即出現新生兒黃疸指數達18mg/dl,理論上是不具備出院條件,新生兒要轉到住院部接受藍光照射。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床位,醫生建議是開口服退黃藥茵梔黃搭配媽咪愛和雙歧桿菌二聯出院回家服藥觀察,一旦有嚴重趨向隨時住院;另一種建議是去別的醫院,接受藍光照射。
當時也是不忍剛出生就母子分開,所以選擇在家觀察。出生7天,目測能看到臉和胸黃色明顯,無奈開始服用茵梔黃口服液。寶寶對這個藥物非常抵觸,經常是吃一半吐一半。就這樣,腸胃較弱的他也開始明顯出現排便增多,甚至腹瀉達到每天6-8次。不過服用5天左右,估計藥量也就服用正常量的三分之一,去醫院測,指數略有下降,到16左右。
于是,我自作主張停掉茵梔黃。原因是月子里本來奶水不足,我又堅持純母乳,所以寶寶基本是出于吃不太飽的狀態。再加上茵梔黃加重腹瀉,體重不升反降。既然黃疸指數已經下降趨勢,就叫他慢慢降吧。然鵝,一周多之后,我的一個朋友前來探望我,看到孩子驚呼好黃,提醒我再去查一下黃疸,最后發現,指數反彈上升到21,超過了之前醫生提醒需要照藍光的指數。這時候,寶寶已經出生18天,按照各種常識介紹,現在已經應該是黃疸消退的階段了,不但沒有消退,還上升了。我遭遇了每個在寶寶遇見問題的時候,每個寶媽都會經歷的措手不及,頓時大腦一片空白,接著就是各種可怕的后果:核黃疸,進入大腦,腦癱……
不敢想,于是我堅持馬上住院照藍光。結果同之前,仍然按因為沒有床位醫生給了當初一樣的建議。于是回家,我想盡各種辦法,一定喂足藥量。吐出來就繼續補,謹遵醫生說的藥量,并且嚴格記錄大便情況,頻繁哺乳,保證多吃多排便。經過7天嚴格服藥,無數次腹瀉,體重沒有增長,但是復查時候,終于降到6-7之間,可以停藥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抱著寶寶差點哭出來。這是新媽媽在帶娃的長征路上第一個波折,只有經歷過才懂得:一個奶水不足的寶媽,一個黃疸頑固又腸胃很弱的娃,哭著喂藥,哭著腹瀉,因為腸胃不好,晚上睡不好……最終戰勝黃疸。
總結起來,如果遇見類似情況,寶媽一定要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不要慌神。
很多新手媽媽看著剛出生軟軟的寶寶,抱都無從下手,遇見這樣的問題,難免慌亂。謹記關于黃疸的以下知識,會叫媽媽們略微淡定一些:
新生兒黃疸很常見,不單單只有你的寶寶有哦~比例非常高,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為什么會出現新生兒黃疸呢?
媽媽們們都知道,胎兒期的寶寶是通過胎盤進行新陳代謝的,當他出生后開始獨立呼吸,子宮環境內用于攜氧的紅細胞就完成使命了。但此時肝臟功能還不完善,大量紅細胞“退休”產生的膽紅素沒辦法代謝掉,積蓄在寶寶體內就形成了生理性新生兒黃疸。
出生28天內新生兒大部分出現的都是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后3~5天出現、出現一周后消散。母乳喂養的寶寶,黃疸持續時間會比吃配方奶的寶寶略長。
當然不是每個寶寶都嚴格符合以上周期,所以如果早一點晚一天消退,寶媽不必過于緊張。一旦發現自己的寶寶黃疸出現周期過長,寶寶有明顯不適,或者復查指數高,就要及時聽從醫生建議。
對于民間流傳的退黃辦法,比如喂白水、糖水、葡萄糖以及曬太陽,統統不要信。
記得當初我給寶寶喂藥的時候,老家的老人就各種不理解,堅持要我給孩子多喂白開水,或者葡萄糖。最盛行的說法是多曬太陽。白水和葡萄糖的說法是徹底站不住腳的,但是曬太陽很多人卻堅信不疑。事實上,能夠分解膽紅素的,必須是特定波長的光,就是我們看到醫院專門用于黃疸照射的藍光。然而太陽光相當于是各種波長光的集合體,能有助于退黃的光少之又少,再加上玻璃就能阻擋,所以在家里隔著玻璃給寶寶曬太陽,幾乎沒有作用。而且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較強,還可能對寶寶皮膚、眼睛有不良刺激。
最后不得不補充一下茵梔黃,供寶媽們參考。
在我寶退黃問題上,茵梔黃是雙刃劍。不管是不是藥物直接作用,我寶確實是在專心服用茵梔黃之后黃疸消退,但是也因為這個腸胃在好久之后都感覺較弱。直到停藥一周后,才慢慢恢復正常排便。
茵梔黃到底對寶寶有沒有副作用?腹瀉算不算副作用?對于脆弱的新生兒,是否適合服用茵梔黃?我問過的醫生中,至今沒有任何一個醫生做過正面明確的回答。
2016年8月31日,國家食藥監局官網明確對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進行修訂,其中在“禁忌”中明確明確說明新生兒、嬰兒禁用。但是茵梔黃口服液卻在各大醫院仍然作為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口服藥。不知是否科學,但是事后想到我寶吃了將近2盒,我還是心有余悸。
無論如何,新生兒黃疸可能是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面臨的第一個關卡。帶娃就像打游戲通關,一關更比一關難。解鎖之后的模式,總是越來越難。但是看到寶寶健康成長,能回報給媽媽微笑,依賴的時候,可能媽媽們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和辛苦,都會覺得值得。
希望這篇文章對遇到問題的媽媽有幫助,如果需要有直接交流,也可以搜索同名微信公眾號“微笑媽咪俏嬌娘”,會免費并及時回復哦~也祝愿天下的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