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這是《論語》中流傳了幾千年的至圣典故。對于老夫子前面的高論,我不想多言,而對“從心所欲不愈矩”這一句,我是心有默契,深以為然。但我想,從心所欲不逾矩,又何須等到七十歲。
從心所欲,不是采取完全的自由主義,為所欲為,放浪形骸,而是擺脫各種有形無形的束縛,聽從內心的指引,活出真我。也可從這么說:是按照自己所想的,所向往的去活,而不是為生活所困,身不由已。用馬克思的治說,就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什么是必然王國?就是由于某種原因必須怎么活;什么是自由王國?就是尊重個體生命的差異性,并按照每個個體生命自身的性情、所喜所長自由地、全面地發展,而不是不斷地被壓抑,被異化。
不愈矩中的“矩”,我以為是一個個體生命的生存尺度,如果說“從心所欲”是肯定:個體自由的合理性,那“矩”就是給個體自由劃定邊界。有約束、有界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這個尺度,我認為有三層含義:理的尺度,法的尺度和情的尺度。
從心所欲,而逾矩,這是我近年來一直心向往之并身體力行,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