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我的晃蕩的青春》讀后感
?
? 原來,青春是沒有國度的
作者是從上初中開始到大學畢業,還倒敘了小學的飯菜問題,中間穿插了一些追過的音樂、游戲和電影類型。期間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或許這是整個社會的通病。
1. 小學的飲食問題讓人心寒
現在上大學的我,腦海中也依舊可以想象出小學吃的飯菜的場景,一桶一桶的飯菜,就像是喂牲畜吃的一樣。現在妹妹也在上小學,每天的飯都沒怎么吃,導致胃出現了問題,爸爸朋友的孩子,今年暑假前,因一個多月沒怎么吃飯,導致胃出血,一直在打點滴,期末考試都沒辦法去。
家長們沒吃過學校里的飯菜,都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挑食,其實并不是,那些飯菜真的無法下咽,即使到了初中,飲食問題也無法得到改善,只有考到了高中,飯菜才特別好吃。
有很多學生,在小學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吧自己的胃弄壞了,高中怎么補也無濟于事。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那為啥花朵的飲食如此糟糕呢?孩子從小飲食不好,怎么去成為棟梁呢?現在我問大學的同學,你們小學都吃什么啊,回答竟然一樣的,辣條和饅頭(苦笑)。
書中有一幕特別扎心,離小學學校近的養豬場每天都有白花花的米飯和各種剩飯運入,而離學校較遠的養豬場里可愛的小豬都要面臨挨餓。每天中午學生吃飯,只是走個過場,每個人乘完飯,就把飯菜倒入桶里,班里的每個學生大都如此,最后這些被倒掉的飯再運往養豬場,給學生吃只是走個過場,最后還是要賣給養豬場。
教育事業進行了這么多年,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嗎?不應該讓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嗎?有很多人抨擊中國的教育制度,需求理論的最底層是溫飽問題,最高層是自我實現的問題,大家抨擊家族制度之前先關心一下孩子們的溫飽問題可以嗎?
2. 青春期孩子們的叛逆無法無天
初中正好是孩子們的青春叛逆期,年齡小的孩子都不知天高地厚,這句話用在十幾歲的孩子身上剛剛好。
記得自己上初中的時候,班上的孩子也有特別搗亂的,卻沒有書中孩子的搗亂程度高(慶幸),上課瞎起哄,下課亂鬧一通,這應該是壞孩子的標配。
有的甚至毆打老師,對老師頂嘴更是最常見的,青春期的孩子們之所以如此叛逆,家長占很大一部的責任,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達標,對孩子看管松,這些都是重要因素。留守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多,孩子們和老人們待在一起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成長還是需要父母。
3. 小時候不喜歡讀書,長大后對讀書著迷
從上學開始,雖然對書有點敬畏,也很向往,但始終沒靜下心來深度閱讀過一本書,到了大學,才開始靜下心來讀書,做點筆記,寫點心得。年輕的時候,要趁著時光多讀一些書,讀有價值的書,會對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作者的思想和經歷也會給我們很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