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老貓《從零了解區塊鏈資產投資》筆記
一、什么是區塊鏈?
區塊鏈來源于英文單詞blockchain。其中block是塊的意思,指把交易信息打包成的數據塊;chain是鏈條的意思。區塊鏈,則是指按照順序把數據塊連接起來。
通俗點說,可以把區塊鏈理解為一個大賬本,上面記錄著所有的交易數據,任何維護者都可以查看。
二、區塊鏈如何運行?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區塊鏈這個賬本是如何工作的。
張三要向李四借10元錢,于是李四通過網絡向所有維護者大喊一聲:我是李四,我借給張三10元錢。張三收到錢后也向維護者喊一聲:我是張三,李四借給我10元錢。
由于每位維護者所處位置不同,第一個聽到聲音的維護者馬上記下這筆賬,并讓其他人也補全賬本。
這些維護者憑什么要記賬呢?
維護者們不僅負責記賬,同時他們也在爭奪數據打包權。勝利者會將這段時間的交易數據打包成數據塊并編號序號,以保證其他維護者賬本數據與數據塊數據保持一致。同時勝利者會得到系統自動發放的代幣,而代幣的經濟激勵就是保證維護者記賬的動力。
(賬本數據打包成區塊并編號的過程對應著比特幣的挖礦。)
三、區塊鏈技術的意義?
多人維護賬本的意義有以下三點:
1、去中心化協同系統。由于有代幣的獎勵機制,所以總會有維護者去爭取記賬打包記錄權,這就導致了在區塊鏈中沒有任何維護者是不可替代的。
2、交易數據難以篡改。已記賬數據要修改的話需要51%以上維護者同意。
針對這一點我做了一下百度。
在http://www.8btc.com/bit21458 這個網站中給出了比特幣交易數據難以篡改的兩個原因:
- 投資者擔心其挖礦項目的投資失去價值:如果比特幣持有者,擔心系統會作弊,許多人會選擇退出,加密貨幣的價值就會下跌,所以當算力接近51%時,礦工會選擇離開加入到競爭對手組織中。這就像玩游戲,游戲者為了保證游戲對自己的吸引力而不會選擇開外掛一樣。
- 另一方面,目前比特幣網絡的計算能力是1.35 zetta flops(每秒十萬億億次浮點操作)。相當于世界上所有的、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算力總和的5000倍,與之相匹配是昂貴的價格,這對于外部潛在攻擊者來說幾乎是無法做到的(代價過于昂貴)。
3、交易信息透明可查詢。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在賬本檢索到交易,確保數據安全可信。
常見的區塊鏈數據查詢網站:
- http://blockchain.info/
- https://blockexplorer.com/
-
http://blockr.io/
注:這是我能打開的查詢網站,還有一個insight網站,自己找不到。
以上三點其實也構建了比特幣的價值。
這種技術解決了什么問題?
這種專屬于區塊鏈技術的數據管理方法和信息傳遞方法解決了普通互聯網難以解決的兩大問題:價值傳遞,信任。
在沒有區塊鏈之前,解決這兩大問題靠的是大公司(中心化組織)如銀聯、騰訊、阿里巴巴,把他們統稱為信任中介。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你通過淘寶,把商品賣給甚至永遠不會見面、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沒有支付寶第三方信任中介的保證,交易更是不可能發生。
當沒有這些信任中介的時候,互聯網只能實現信息傳遞,如你通過郵箱給別人發送了一封郵件,發送方與接收方都同時擁有這個信息。而價值傳遞是指在傳遞后,只能受讓方擁有,轉讓方不再擁有。比如你寄給別人100元,你要確保自己手里沒有相同的一張100元。目前這個轉移過程的權屬記錄由中心機構記賬實現。
而信任中介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常常還很巨大。想想擁有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年利潤超過百億,馬云成了中國首富。
區塊鏈技術則能取消或者大幅降低這種信任成本。
我的一點想法:阿里巴巴與騰訊存在正是因為解決了價值傳遞與信任的問題。他們的市值有目共睹。倘若區塊鏈技術真的能夠與某項技術結合,替代了這些中心化項目……所以這是否可以作為我們投資區塊鏈的一個依據?
新手小白第一次寫區塊鏈內容,不足或理解錯誤之處還望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