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過分了”“你不愛我了”、“你不在乎我了”、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如果不加以情緒的控制,接下來很快就要進入爭吵的節奏了。生活中的很多沖突都是由誤會引起的,溝通既能促成誤會的產生,又是消解誤會的有效手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今天跟大家分享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我們在交流的時候通常只是在訴說經過自己加工并總結后的感受:“你不愛我了”、“你不在乎我了”、“你太過分了”等,通常這樣簡單粗暴的基于感受而得出的結論很容易引起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沖突。溝通中最大的誤區:人們認為感受是無關緊要,表達內心的感受不被鼓勵,恰恰是這些被忽略的感受啟動了我們的暴力溝通。感受來源于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這些感受中包含了對他人的批評、指責、評論以及分析。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較有可能作出積極回應。
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是一種基于理解他人情緒感受的基礎上能明確表達自己感受及需求的一種溝通方法。非暴力溝通讓你首先放下評判的態度和試圖改變對方的目的,在溝通中更多的理解哪些攻擊性語言背后的心理需求。非暴力溝通用在表達憤怒時能避免引發語言沖突。
怎樣進行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描述觀察、表達感受、明晰需要以及提出請求。
1.描述觀察到的事實
什么是我的觀察到的事實。
2.表達感受
我的感受如何,體會和表達感受。
3.明晰需要
哪些需要沒有被滿足導致那樣的感受。
4.提出請求
為了改變現狀,我的請求是什么?
事例一:親子溝通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把玩具弄的滿屋子都亂七八糟的,自己很生氣,這時如何與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
1.描述觀察到的事實:你看看屋子里到處都是你的玩具,屋子里看上去非常凌亂。
2.表達感受:看著屋子里亂七八糟的樣子,我的心情很糟糕。
3.明晰需要:我希望你能理解媽媽收拾屋子的辛苦,更重要的是,你把屋子弄亂了,卻沒有參與到收拾屋子的勞動中來。
4.提出請求:希望以后你在玩玩具的時候自己能主動將玩具放回原位,讓屋子里看上去很整潔。
這樣的溝通過程,是不是比對著孩子發火能讓自己更舒服一點。
事例二:親密關系溝通
再來舉一個例子,自己生日,但是男友卻忘記了,如果你這樣表達“你還口口聲聲說你愛我,你根本一點都不在乎我”,好像是在指責男友,接下來兩個人可能會為了到底愛不愛、在不在乎而進行無休止的爭論。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試一下。
1.描述觀察到的事實:今天我過生日,你居然都忘記了。
2.表達感受:我的心理特別失落,我在想你是太忙忘記了,還是根本就沒覺得我的生日是件重要的事情。
3.明晰需要:你對我來說很重要很特別,所以我對你的期待也與別人不同。
4.提出請求:希望以后我的生日對你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我生日時能收到你的祝福。
非暴力溝通的應用場景很多,工作中也很容易因為溝通不暢而產生誤解,試試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