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個階段,小孩——大人——老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少有所養,壯有所用,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中國的傳統一直認為我們要贍養老人,事實上,我們也要必須贍養老人。
我們的父母把我們辛苦養大,他們最終的目的不是希望我們要給他們多少錢,而是像他們小時候那樣對我們,當他們老了,我們也要像那樣陪著他們,給他們心靈慰藉,不要讓他們變成空巢老人和孤獨老人。
我想這樣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他們為了他們的孩子一輩子含辛茹苦。當我們是小孩的時候擔心我們的教育,當我們長大了的時候擔心我們成家立業,當我們成家之后又擔心我們的另一半會不會像他們一樣呵護著我們。人生之中,在困難的時候還有這樣的一個后盾無條件的支持著我們,我們真的是太幸福了。可是,作為孩子的我們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不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我們真的有自己嘴上說的那樣忙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忙著什么,有些時候回家只是為了不想聽見父母的嘮叨。
我們真的是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從我們出生就開始哇哇大哭,他們也從來沒有嫌棄我們,反而把我們教育成祖國未來的花朵。為什么等到他們老了,我們不能像他們對我們那樣對待他們呢?
我們的愛心和良心,在我們對身邊人感恩的時候,我想我們最應該時常感恩的人應該是我們自己的父母。
很多例子說明,當我們的父母孤獨時候。很多人會陷入抑郁情緒當中,但是,這樣的情況卻不被我們理解,有時候因為我們的一句話就可能讓我們的父母跳樓。這樣的我們對得起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嗎?
當我們的父母老了,那時的他們沒有我們的陪伴,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的失落,人際關系和身體功能的失落,都可能會導致他們心理狀態不好而產生抑郁。
一組聯合國的數據調查顯示,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人口將從2010年的12%上升到34%。從2011-2012年的一項針對17708為老人的數據調查顯示,60歲以上的人口中,40%有高程度的抑郁癥狀。然而,中老年人沒有歐洲老年人那樣的福利待遇,這也是導致老年人抑郁的原因之一。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有的老年人甚至同時患上多種疾病的也是大有人在。身體上的不適和心情上的郁悶,還有擔心自己成為子女的累贅等都會引發抑郁癥狀。但是很多老年人又不承認自己心理上有疾病。
所以,我們作為子女的不僅要關心我們父母的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一直以來,老年人的存在感就一直比較小,他們是一個孤獨的群體,他們擁有的宣泄渠道更少,在長期的孤獨折磨之下,即使是年輕人也可能產生抑郁癥狀,更不用說老年人了。然而,我們自己對他們的關心陪伴是解決他們實際困難的重要因素之一,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比給他們富足的生活更重要。
當我們的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常回家看看,陪伴他們是他們心靈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