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翻微博看見有主頁在介紹野菜,于是想起了我整個寒假都在和野菜奮戰(zhàn),然后光榮曬成了一塊黑炭。說到吃喝玩樂,特別是吃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我大約格外有發(fā)言權,畢竟這一直是我終身奮斗的目標。
大概三四歲的時候我就跟著外婆外公混啦,媽媽是長女,那時阿姨舅舅均未成家,家中只有我一個小朋友,再加上我從小就長得這么可愛,自然是萬千寵愛于一身。都說爺爺奶奶對孫輩格外疼惜,這說法其實還蠻靠譜的,我外公對兒女極為嚴格,反而到了我們孫輩,就成了慈祥的爺爺。當然我從小家教還是很嚴格的,外公特別古板又保守,比如他一直視各種文學名著為洪水猛獸,盡管如此,九歲的我還是在他的眼皮子地下接觸了人生的第一本小說紅樓夢,雖然那時候好多字不認識,囫圇吞棗讀下去,一知半解的也是開始讀書這條路。
前一段時間回到外婆家小住,親切感撲面而來,小池塘,小山坡,小路和田埂,還有油菜花。于是文縐縐地感慨:車如流水馬如龍終究不如結廬在人境。是的,童年大約是很多人都會一輩子懷念的夢,而我們再也回不去那時你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用“年少無知”一言以蔽之的時光。
關于吃,除了所有同學都會有的一毛錢兩根辣條的回憶,我還有好多的記憶,有些和地域有關,有些和家庭有關,有些則純粹和自己的愛好有關。先從菜說起好了,我除了不愛吃正常人不愛吃的菜外,幾乎沒有我不喜歡吃的菜,而最喜歡的口味一個是媽媽牌,一個是外婆牌。我媽做菜頗有幾分汲取各家所長的風格,集湘菜粵菜云南菜的風格于一身,難得還能運用自如。什么紅燒豬蹄,酸菜魚,粉蒸肉,梅干菜扣肉,白斬雞,釀豆腐,樣樣隨手捏來,甚至胡亂給我炒個炒飯什么的我也覺得超級好吃,特別是小炒牛肉和清炒土豆絲,我最愛的兩道菜,吃了這么多年多不知厭倦啊。這絕不是我王婆賣瓜,有基友上我家吃過飯,自行感受就好。
外婆則是傳統(tǒng)的湘菜風格,只是近年來老人家專心研究打牌,牌技突飛猛進,反而飯菜沒有之前好吃了,但還是很贊很贊的。從小在重油重辣的環(huán)境里熏陶,于是形成了我重口味的飲食習慣,自小關于吃的很多記憶都是跟外婆有關。記得大概五六歲的時候,某天雨后,外婆從外邊回來,帶回來一種叫做地衣的野菜。據(jù)說這種野菜是雨后的春天獨有的,大概在長江中下游長大的孩子都對于每年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jié)深有體會。我長大這么大,只吃過那么一次地衣,后來問起外婆,原來是那菜難洗極了,現(xiàn)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于是也懶得費力氣去弄野菜。關于野菜,我最愛的大約就是蕨菜和筍了,蕨菜在生物學里頭是屬于蕨類,還是挺原始的一類植物。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有吃蕨菜的習慣,反正經(jīng)常會在各地的超市看到,總是心癢癢想買。外婆甚至會在每年蕨菜的季節(jié)采下許多,然后放在冰箱里冷藏等著我放假回去吃,今年年初的時候在云南見到有新鮮采下來的蕨菜,于是毫不猶豫買了,等端上餐桌的時候,家人都嫌棄它帶了點兒苦味,可是我還是愛得不行。
大學里有好大一叢竹子,春天的時候也會長出小筍,好幾次我都興沖沖拉著室友要去拔筍,室友總是無情地打擊我,說那叢竹子說不定早就被撒過農(nóng)藥了云云。其實關于筍這種食物,吃法真的蠻多的,就我所愛吃的里頭,最鐘愛的就是啤酒鴨里頭放筍干,梅菜扣肉里頭放筍干,還有小筍煎雞蛋,都是一等一的好吃。
后記:
整理電腦發(fā)現(xiàn)的大學時寫了一半的關于吃的隨筆,很有意思。
這幾年口味變化很大,但還是很想念媽媽和外婆的味道。
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