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大學女寢是非多。
前兩天一位讀者朋友跟我說了一事兒,挺有意思。
她們寢室姐妹幾個平時相處都挺好,也不說好到八個人穿一條褲子吧,反正大面兒上是都過得去,在一起住一年多了,誰也沒跟誰撕破過臉皮。
日子就這么看似風平浪靜地過著,然后幾天前的一個晚上,八妹炸了。
說是這么回事兒,那天晚上天氣不太好,大伙也都沒什么事,幾個人就都窩在寢室里,聊天的聊天,看視頻的看視頻,各忙活各的,都挺好。
偶爾呢,比如說大姐看到哪個段子可樂,笑出聲,跟二姐說說。
三姐跟男友一言不合掛電話,拉過四姐來吐槽幾句,順帶著分析一下男人的心理。
老五老六老七也是邊消磨著時間邊有一句沒一句的相互聊著。屋子里一直就是這種狀況。
五分鐘過去,一切如常,十分鐘過去,一切如常,大約在北京時間晚十點半左右,八妹炸了。
“你們七個賤貨,都去死吧!”
刷的一下子,十幾平米的小屋安靜了。
“你們就他媽有病,一群沒教養的東西!”
屋子里安靜加一。
三姐心說老八這是說夢話了?因為見她在床上躺著,但剛才翻手機的時候好像還看見老八發朋友圈了啊,應該是沒睡啊。
三姐往上鋪瞄了一眼,伸出手戳了戳老八:寶貝你怎么了?
“滾!”老八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垂死病中驚坐起。
蓬亂的頭發好像剛剛被幾十雙手抓過,憤怒的臉蛋上掛著些許淚痕,目光犀利,恨不得吃了屋里這幾個人。
大家都以為出了什么事了,女子高低音和聲道:到底怎么了?
八妹略微調整情緒,開始穩定輸出:“我,我明天要參加個活動,特別特別重要,學生會的部長讓我今晚想出一個策劃案,我一直沒思路!我躺在床上找靈感,就聽你們幾個在屋里逼逼叨逼逼叨,逼逼的我腦子都快炸了!我忍了你們三個多小時了,你們還沒完了!都是破車嘴嗎?舌頭被機器攪了嗎?怎么就那么碎!我忍無可忍,我不能再這么被你欺負了!一群賤人。”
老四是個性情中人,聽了這話已經準備拿起武器直接攻占山頭了,最終被幾個姐妹攔了下來。
那天晚上整個寢室都出奇的安靜,以后的日子八妹也漸漸地開始不合群……
這本是個可以扼殺在搖籃里的矛盾,八妹只要在她“忍耐”的三個多小時里,抽出那么一兩秒鐘,探頭跟大伙說一句:哎,你們小點聲兒唄,我今晚得弄點東西。
So easy !
然而就是為了省這么一句,導致最終帶出了那么多不必要的氣。
前文中提到,八妹躺在床上時還發了朋友圈,那是一篇文章,題目類似于《做人最重要的是有教養》,看得出來,她在心里默默地撕逼。
然而教養這東西,也包含這樣一層含義:有事得說,你不說,人家不知道,然后你自己在那忍啊忍啊,氣啊氣啊,是有多無聊。
有教養是應該的,但在那之前也請你知道,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
其實我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感覺倍兒親切,這讓我回想起了我的一個童年小陰影。
小時候我蠻聽話,做什么事前都先看看大人的臉色,或者揣摩下他們的心情,根據反饋情況,采取行動,以免做出不明智的決定。
然而姜還是老的辣,既生瑜何生亮,我遭遇了我爹。
我爹明明是在教育兒子,卻恨不得搬出孫子兵法,陰謀陽謀雙管齊下,令我防不勝防。
舉個例子,假如說有一天他帶我去小賣店,我看見一個玩具挺好,想買,然后就征求意見唄:爸,我想要那個。
我爸還挺慷慨,買買買。
我這就放心了。
再比如哪天放學回家,小伙伴找我出去玩,我還得征求意見:爸,我想先玩會,回來再寫作業。
我爸挺通情達理,玩去吧你。
我這就放心了。
然后,某天,我但凡與他發生爭執,頂了句嘴,我以前的那些“前科”就成了我爹壓箱底的寶貝,利用率高達百分之百啊。
“你小子還敢頂嘴?!你知不知道我忍你很久了,那天你居然要玩具,還有那天,你竟敢沒寫作業就先跑出去玩?你以為我就不找你算賬了嗎,我是給你攢著呢!”每每說到此處,我竟能從他的眼神里看到一絲得意。頭頂的對話框仿佛顯示著:哈哈哈哈小兔崽子,老子的手里有各種你的把柄。
最開始的時候我屢屢中招,畢竟我爹以數量上的優勢對我實現了道德上的全面壓制,雖然仔細分析每一個論據都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這么多事情被他積攢在一起,總給人一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敬畏感,最終轉化為一句:您說的好有道理。
實踐證明,腐朽專制的統治是注定會被推翻的,后來隨著我求學歷程的不斷深入,終于讓我發現了一個概念:釣魚執法。
什么意思呢,就是甲跟乙面對面吵架,甲全程都在釋放著這樣的信息:罵吧罵吧,有本事你罵我呀,你罵我我也不生氣。
然后乙覺得這很高科技啊,就試探性罵了一嘴。
最后甲像中了彩票一樣,仰天長嘯:哈哈哈哈,你終于罵我啦。罵人是不對的!你竟敢罵人?看我怎么懲罰你,我可是占著最大的理。
然后乙就是一臉excuse me 的表情。
再后來,我又學到了一個成語,叫“不教而誅。”
什么意思呢,就是甲跟乙在面對面聊天,甲全程都在釋放著這樣的信息:我無所謂,我毫無底線,隨便踐踏吧您吶!
然后乙覺得這很高科技啊,居然都沒有雷區。于是就左右奔襲,心說終于找到一位知己。
最后一言不合,戳中了甲的某個心理禁區。
此時的甲真是又痛又喜:你可以啊,居然敢這么挑戰老子的底線?!老子這就送你歸西!
我把這兩個故事講給我爹聽,我爹再也沒有用以前的方式對待過我,真可謂是知識改變命運!
生活本無事,閑人自擾之。人與人相處,最需要的就是坦誠相見,釋放給對方充分且真實的個人信息,然后彼此再互通有無,在敏感地帶劃出三八線,在大家都舒服的地域搭建自由貿易區。
最怕的是什么?是信息封閉。有話不說,在心里憋著,表面上都是樂樂呵呵,一團和氣,背地里把自己悶得要死,恨不得扎個小人報復你。
后來我也想,那些有事當時不說,非得等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時才開始翻舊賬,并導演一場大爆發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慢慢的我想明白了:有些人的最終目的,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絕對正確,說白了就是為了讓自己百分百占理。
萌芽里的矛盾還沒長成形,如果這個時候心里不順,直接說出來,那對這些人來說,是不夠過癮的,因為說出來之后對方也沒什么錯,更改一下行為就成了,搞不好還會把責任引到自己。
如果選擇隱忍不發,有錯先不挑明,我先給你攢著,這樣一來,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到最后量變產生質變,這時我再一爆發,有一股洪荒之力會讓你產生錯覺:這一切跟我沒關系,都是你的問題。
這世界上,不教而誅是一種惡毒,釣魚執法是一種心機。
“我忍你很久了”是一種矯情,“來吧,咱們把以前的賬都算一算”是賤人的口頭語。
多點真誠,少點套路,生活不是破案,沒必要什么事都羅列證據。
在這個千絲萬縷的人際關系網絡中,除了“我認真跟你講”,還有一句更有人味兒的話,叫“算了,過去的事兒就讓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