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From me to myself


《聽 見 林俊杰》林俊杰首部個人音樂紀實電影

一首歌,約五分鐘,你聽到了什么?

林俊杰,三個字,你又看見了什么?

我想跟你分享一些事,你可否愿意抽出時間?

關于音樂、關于夢想的紀錄片。

看起來是關于我,其實,希望是關于你。

——《聽?見 林俊杰》紀錄片的宣傳語。

正如李宗盛《致匠心》的廣告文案:

人不能孤獨地活著,

之所以有作品,

是為了溝通。

透過作品去告訴人家:

心里的想法,眼中看到世界的樣子、

所在意的、所珍惜的。

所以,

作品就是自己。

而林俊杰就是這個在音樂領域的匠人,不斷打磨自己的作品,用音樂告訴我們他的成長,對生活、對夢想的態度。

若你想要懂現在的我,太多故事無法訴說

2001年,為張惠妹創作的一首《記得》,讓年僅20歲的這個大男孩,邁出了從新加坡到臺灣的第一步;

2004年的《江南》讓更多的人記住了這個單眼皮小酒窩的年輕歌手;

每個歌手在一定階段都會想要突破原先的自己,向觀眾展現不一樣的自己。但是2007年顛覆形象的《西界》,卻讓林俊杰陷入了事業的危機與低潮,專輯銷量是有史以來最差的一張,甚至連以前的廣告都差點無法續約;

直到后來《小酒窩》的大獲成功,他才從低谷爬起來。林俊杰說《小酒窩》算是重新給了他做音樂的動力。他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跟著自己的心去做音樂,唱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命運有時候就是會和我們開個玩笑,讓你猝不及防。

2009年3月,林俊杰為了籌備演唱會勞累過度導致胃酸倒流腐蝕聲帶。


“我內心也有恐懼和失落感,只是不會讓別人知道。那場演唱會之后,整個人進入一個失聲狀態,我去看醫生,醫生說,短期內不能再唱歌了。那段時間很沮喪很生氣,看到自己沒辦法唱歌的時候,我覺得很無助。”

有時候人的信念是很神奇,我想就是林俊杰對音樂的堅持和熱愛,讓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夢想。同年12月他攜專輯《100天》回歸歌壇,這本紀錄了低潮期的心情日記,也體現了他心境的轉變。


“人生要跌倒了才會知道那種(感覺),才會懂得珍惜,才會懂得站起來之后更有力量去面對,更坦誠地去接受生活給你的一切。”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看似不經意,實則合情合理。

這些都取決于我們怎么去面對。

2014年林俊杰以專輯《因你而在》奪得第25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有人說,出道十年才得金曲歌王,這個獎來得太遲了;

而我覺得,

機會不早不晚,

來的,剛剛好。

沒錯,這很歌王


跳出芭樂情歌的柵欄,放下傳統的林氏情歌。

2015年,林俊杰發行首張實驗專輯《和自己對話》,傳達新專輯隔絕外界紛擾、與心對話的概念,創流行樂壇先例使用“人頭錄音”技術,將聲音擬真創造空間感,打造“3D超立體環繞聽覺”,并且再度獲金曲歌王封號。

第一次聽這張專輯的時候,我一個人躺在寢室狹窄的木板床上,戴著耳機。彷佛每一首歌帶來的不僅是一段旋律,而是我隨著林俊杰到新加坡的大型音樂廳、炙熱海邊、凌晨時散場的營火晚會、私人房間和擠滿觀眾的Live House等,享受這音樂盛宴。

這張專輯已經不需要用固有的MV把聽眾帶入情景,而是任君遐想的音樂錄影帶。只需戴上耳機,就能感受與傳統音樂不一樣的效果。


在水底的世界,你聽不到外界的紛擾,只聽得到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林俊杰借助高科技用音樂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和自己對話,

不再是“西界”里那個著急突破改變而失敗的男孩;

也不再是“第幾個100天”里那個無助害怕的男人;

他逐漸成熟,不斷挑戰自我,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和感動,

游刃有余地在歌手、作曲家、制作人的角色里轉換,

沒錯,這很歌王啊。

From me to myself

小時候,無意中聽到電話里點播的那首《江南》,

讓我從此愛上這個小酒窩男孩;

那時的我簡單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現在,

在音樂領域不斷突破的他,

和寫著自己文字的我,

都已經不一樣了。


一篇文,約2000字,你看到了什么?

林俊杰,三個字,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我想跟你分享這些文字,感謝你看到這里,

關于我喜歡的人,喜歡的歌,背后的故事。

還有關于我們,

為什么要努力,

因為一件好的作品,

一個好的自己,

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