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之問是天庭的木的星君。仗著玉帝寵愛以權謀私,私命東海龍王劉禹錫三年不給江南降雨。卻被昴日星官白居易彈劾。玉帝命太白金星前往人間徹查此事。并給宋之問三日時間找出證據證明自已的清白。宋之問在這三日內使盡手段,逼迫劉禹錫作偽證,將篡改雨時之罪嫁禍到白居易的頭上。
? 文曲星君杜甫大弟子李賀與白居易乃是好友,二人在一起飲酒品詩,卻不料中了宋之問的奸計,喝下了醉侯劉玲所釀神仙醉。二人沉睡三日。三日后二人醒來時卻發現玉帝命托塔天王同宋之問來捉拿白居易。白居易見勢不妙,便讓李賀回去求杜甫相救,又打發座下童子去尋二郎神。
? 宋之問支走了托塔天王,私自用極刑報復白居易,就在白居易被折磨將死之時,二郎神趕到。與宋之問大戰并生擒了宋之問。二郎神正想刺死宋之問為白居易報仇,杜甫及時趕到制止了他。二郎神十分敬重杜甫,便看在杜甫的面子上饒了宋之問一命,但砍下宋之問的右臂以示懲戒。隨后離去,杜甫將白宋二人帶回凌霄殿請玉帝處置。
? 杜甫將宋之問幾年來所犯罪行呈給玉帝,玉帝大怒,將宋之問逐出天庭,打下凡間。但白居易也被誣告寫反詩而被貶為品階很低的炭仙。
? 白居易一次偶然與菊仙元稹相識,二人結為兄弟。為備蟠桃會之需,眾仙女來仙花苑采花,元稹偶然見到西王母的三女兒韋叢,并一見鐘情,但并未表露心跡。韋叢走后,元稹茶飯不思,終日魂不守舍。白居易知道西王母為人,勸他放棄。但元稹吟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偶然的機會,元稹與韋叢再次相遇,二人互生情愫,私定終生。韋叢告訴西王母自己和元稹的事情,卻遭到西王母的強烈反對。但韋叢卻執意和元稹在了一起。王母派弟子神秀抓韋叢回來。神秀找到韋叢,并對元稹大打出手。要帶走韋叢的時候,卻被韋叢的師傅李白救下。王母不甘心,便將元稹貶去御馬監養馬。
? 元稹被貶御馬監,十分沮喪,終日借酒澆愁。一次,他醉酒大鬧御馬監,卻遭人羞辱。回家后韋叢告訴他自己懷孕了。元稹從此振作起來,兢兢業業把馬養好。元稹還養了一匹日行千里的神馬。又是一年蟠桃會,玉帝要賞賜眾仙天馬,元稹將神馬獻給玉帝,玉帝大喜,封他為青龍神君。
? 元稹趕回家中要將喜訊告訴韋叢。卻發現韋叢已將孩子生下。但已經氣若游絲,奄奄一息了。韋叢將孩子囑托給元稹后便離世了。
? 韋叢流下的眼淚化作人間的血淚河,元稹用盡神力,將自己的身軀化作血淚河旁的無棱山,山上有石,石上書:惟將終夜常來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人物小傳
白居易:天庭的昴日星官。忠肝義膽,心系百姓,以直言敢諫聞名。與李白,李賀,元稹為好友。江南三年無降雨,百姓求白居易為他們做主,白居易知是木的星君宋之問搞的鬼,便上奏玉帝彈劾宋之問。卻被宋之問嫁禍。險遭宋之問毒手,幸得好友二郎神相救。后又被誣告寫反詩,被貶為炭仙。
? 被貶以后,無政事纏身,也瀟灑快活。與菊仙元稹不打不相識后,結為兄弟。二人常在一起飲酒作詩。后韋叢因產女而死,元稹便將女兒委托給白居易照顧。
宋之問:天庭的木德星君,文采斐然,因一首《渡漢江》深受玉帝寵愛,并委以重任。但為人狡詐陰險,心狠手辣。因江南香火供奉不足,便私命東海龍王劉禹錫不得給江南降雨。后被白居易上表彈劾,變想置白居易于死地。對白居易濫用私刑。可結局很悲慘,被二郎神砍下右臂,又被玉帝逐出天庭,打落凡間。
李白:位列仙班第一,法力高強。玉帝最相信的人。玉帝數次想委以重任,但李白卻不關心朝堂之事。只縱情山水,飲酒作樂。為人豪放不羈,天不怕地不怕,卻單單怕他的愛徒,三仙女韋叢。十分寵愛她。
元?。涸翘焱サ木障桑蚺c三仙女韋叢在一起后被王母貶去御馬監養馬。元稹性格好強,覺得韋叢跟著自己吃了很多苦,于心不忍卻又無力改變現實。整日借酒澆愁。但得知韋叢懷孕后,便振作起來,與御馬監眾仙關系甚好,還養出了一匹可日行十萬八千里的馬,后將此馬獻給玉帝,玉帝大喜,封他為四方神之首的青龍神君。
韋叢死后,元稹萬念俱灰,將孩子托給白居易照料。自己化作一座大山,永遠守護著韋叢的眼淚。
杜甫:天庭的文曲星君,憂國憂民,受天庭眾仙尊敬。早年張天師作亂天庭,為禍人間,杜甫曾指著玉帝讓他多關心民間疾苦。經事多了以后收斂了很多鋒芒。表面上任由宋之問胡作非為,暗地里卻收集了很多宋之問罪行的證據,最后扳倒宋之問,還白居易清白。
韋叢:西王母之女,自小體弱多病,有傾國傾城,沉魚落雁之貌。心底單純,為人善良。愛上元稹,便甘心陪著他吃苦。最后因生下女兒虛弱而死。